文章内容

云南大学 - 《云南大学报》

深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 铸牢民族团结意识

2025-04-30     浏览(36)     (0)

云南大学师生到西双版纳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校从多个单位精选优秀教师组建教研室,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和虚拟仿真技术,打造沉浸式课堂体验,提升教育质量。学校还将实践教学与红色资源相结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云南大学师生到西双版纳开展“我们的边疆”实践教学活动。

近年来,云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云南大学党委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将课程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科学规划,构建课程建设新格局。2023年秋季学期起,该课程作为选修课率先开设,课程设置为36学时、2学分,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深度。2024年春季学期,该课程升级为本科生必修课,全面覆盖所有本科生。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学校采取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措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学校从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历史与档案学院等多个单位精选了40余名优秀教师,组建了教研室。学校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确保课程内容既具有深度又充满人文关怀,不断提升授课质量。

鉴于云南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学校将民族团结的典范事迹与红色革命的历史故事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接触真实案例的过程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教师们通过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引入多媒体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打造了沉浸式的课堂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除了引进红色资源赋能思政课建设,学校还组织师生走出校园开展实践教学。

下一步,云南大学将持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