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说,青春是用来奉献的。提起“奉献”这个词,最先在我脑海里涌现的是高中作文本上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擎起明灯照亮大山女孩前路的张桂梅,以血肉之躯筑起抗疫长城的陈薇,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用青春热血守卫喀喇昆仑的陈祥榕……那时的我怀着钦佩之心,仰望星空,把他们的事迹工工整整地收藏在我的作文本中。他们的光芒如此耀眼,以至于千里之外的我都能借着这份光亮完成一篇篇文章。
走进华科大后,我时常思考:怎样的青春才算无悔?从担任军训负责人到竞选班长,从加入学院新闻中心到投身团委学生会,我努力将青春的热忱化作班级和学院建设的砖瓦。然而,当课余时间被游戏和懈怠填满时,心中总泛起一丝空落——这样的青春,似乎还缺少些什么?我还能奉献点什么?
重阳节前后,我看到华中科技大学老年人活动中心门前的告示牌,上面写着“智惠助老,银龄乐学”。正愁没点子开展主题团日的我眼前一亮,或许我可以做一些不一样的奉献。
当天,我就拉上班里的组织委员和实践委员,直奔老年人活动中心负责老师的办公室。在几番交流过后,我们三个年轻人信誓旦旦保证每周四下午上课,教老人们玩转视频剪辑。待敲定所有事宜,我们并肩踏出办公室。我顿住脚步,转头看向左右同伴:“说起来,你们俩会视频剪辑吗?”两人对视一眼,苦笑着摇了摇头。刹那间,方才信誓旦旦的豪情化作掌心的薄汗,我才惊觉自己刚刚夸下的海口,已然成了悬在头顶的“军令状”。
为了教学的顺利开展,我们发动了全班的力量。从人员分配、技术准备、教学安排到交流对接、实地访谈、课件制作,班里所有人都参与了这项活动。我付出了所有的课余时间。为了保证上课质量,我自己先要学会视频剪辑。考虑到老年人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不熟练,很多老人家连软件安装的步骤都弄不明白。为了让课件和讲解通俗易懂,我们需要把每一步的操作细化、细化再细化。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换位思考,尽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听懂。
终于,第一堂课如期到来。果然,像我们预料的那样,老人们根本听不懂我们在讲什么。我们只好一对一教学,从文件安装到用户授权,从视频插入到剪辑技巧,一步一步地教他们。老人们也非常好学,他们的问题不仅包括视频剪辑,还有其他手机应用的问题,比如打车、买票等。他们对手机使用知识的匮乏让我更加了解我们所做事情的意义。当他们终于能用剪辑软件为出游视频配上音乐,将与孙辈的日常片段做成纪念短片,我知道这不仅是技能的传递,更是在帮他们收藏细碎而珍贵的时光,让科技带来的便利温柔地浸润他们的生活。
那天,有一位老奶奶加了我的微信。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时常会给我分享视频,提出自己在剪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时也会与我聊一些家常。记得有一次她跟我说:“非常感谢你们在学习之余还来教我们这些老家伙怎么使用手机。每周有你们的陪伴,我非常开心。”
在教老人们用手机的日子里,我慢慢领悟奉献是怎么一回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不过是把自己会的东西,耐心地教给需要的人,就这样把原本陌生的两个人连在了一起。以前总觉得奉献是件遥远的大事,后来才发现,不过是用自己的一点力量,给别人搭把手。就像我怎么也没想到,在大学读书时,会和一位老奶奶成了好朋友。帮助别人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这份心意会给对方带来多大的改变,又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怎样的印记。
(作者单位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