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还家

作者:■ 文新学院 李文喆    
2025-05-21     浏览(18)     (0)

  他们说:“风力发电机立起来的地方,几十年不会有高楼大厦……”

  这话说得偏颇,却也有几分道理。你看看眼前的这片戈壁滩,她所具备的营养是如此的匮乏,哺育不了多少生命,即便已有的:植物,叶片多是干瘪的;动物,体型都是可怜的。我在这里长大,继承了她的瘦小和骨感。

  环境会塑造人的性格,因为风沙大,人就不抬头,因为水源少,人就少说话。我却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我喜欢东张西望,抬头看天,喜欢社交相处,朋友如云。十几年的发展,城镇建起来了,沙尘暴越来越少,但是戈壁滩——年轻人还是想离开她。这里没有炫目的霓虹,没有受人追捧的精彩演出,书中描绘的江南是什么样子呢?谁不想去看看。

  离开戈壁滩,离开她,好像就离开了风沙与贫瘠,离开了荒芜。年轻的想法总是这样天真。于是我来到了潇湘,随着火车一路南下,窗外的景色不断地后退,土山、荒滩慢慢变成了绿水青山,似乎一切都将被抛之脑后,总算来到我梦寐以求的世界,文字成为现实。

  是很棒的地方啊,四季常青,江水永不冰封,昼夜东流。赏不完的花卉,望不完的鸟兽,一个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网络上狂欢、令人趋之若鹜的新世界,不眠的人们把夜晚照成白昼,于是地面上也有繁星点点。就好像平静如流水的生活突然沸腾,在这里,能找到更多的新奇,更多的机会。

  只是,我吃不惯、住不惯、看不惯。我质疑,这里为何湿气这么重,海拔三千的戈壁上我奔跑自如,却在这里呼吸困难;我恼怒,为何这里云层永远遮蔽太阳,淫雨霏霏,无法看到戈壁上那样湛蓝的天空。

  离开戈壁滩,离开她2300公里,我终于醒来!我是在怎样美丽的天穹下长大,在怎样宽厚的土地上奔跑,我开始逢人便夸她的好。你见过一望无际的平缓的土地吗?极目远眺到地平线尽头,太阳温和地升起,金光洒下,戴在河西走廊旁连绵的祁连雪山上,像是慈爱的,不善言辞的母亲。她给予了我,细腻的心,丰饶的灵魂。

  戈壁滩,是我的故乡,也是我精神的绿洲。在外求学,独行千里,十七岁幼稚勇敢的少年还在家乡的火车站翘首以望;回去的,将是一个二十一岁,但更热忱有想法的青年。

  告诉他们吧,“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