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闽南师范大学 - 《闽南师范大学校报》

最美四月天,诗书趁年华

——我校举办2025年读书文化节系列活动

2025-04-30    

(本报讯:李欣妍)暮春时节,闽南师范大学第二十一届读书文化节以书香为引,开启跨越时空的阅读盛宴。自4月初至6月底,各单位联动策划了三十余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通过“经典共读”“非遗对话”等创新形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域。诚邀师生以书为舟、以智为桨,在经典对话中触摸文化脉络,在思想碰撞间点亮智慧之光,共赴这场滋养心灵的春日之约。

校地共读·思想交响

4月17日,“我们的节日·青春如阅而至”2025年世界读书日阅读分享活动率先点燃校园书香氛围。活动特别邀请文学院副教授郑丽霞、教育与心理学院博士陈志铅以及中国电信漳州分公司云技术专家苏泽平担任分享嘉宾,在科技信息楼16楼露台与学子畅谈阅读如何赋能专业成长与跨界创新。

市集探秘·趣游书海

阅读文化市集以12个特色摊位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引导师生现场感受浓厚的书香氛围。其中“诗词接龙·飞花令”擂台赛吸引古典文学爱好者即兴对垒,“书籍拼图大作战”通过实体书页拼接考验读者对经典作品的熟悉度,而“盲选书摘·猜书名”活动则让参与者在神秘信封中触摸文字的温度。市集特别设置非遗技艺体验区,将剪纸艺术、木偶戏表演等闽南文化元素与阅读推广深度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阅读生态的创意对话。

非遗焕新·经典咏传

本届文化节以非遗活化与经典传承为主线,推出系列特色活动。4月24日,“闽南语诵读大赛”率先启幕,师生可通过朗读亭或线上平台用乡音演绎古诗童谣,以音韵之美传递闽南文化的悠长韵味。4月25日,新闻传播学院沈毅玲教授以《台湾布袋戏影视传播研究》为题,通过学术视角剖析传统艺术与现代传媒的融合创新,带领读者探索非遗文化的当代生命力。5月份,还将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少萍亲授“漳浦剪纸”技艺,师生可近距离感受指尖上的闽南文化,体验非遗技艺从技艺传承到艺术创作的升华之旅。


智慧赋能·服务跃升

图书馆以“智慧赋能+人文关怀”双轮驱动服务升级,推出“2025图书荐购闪借”活动——精选4000册新书开放现场荐购,同步展示校长推荐书单及馆藏经典,实现“读者选书—图书馆购藏”闭环;同步启动“RFID体验有礼”活动,通过积分兑换、幸运抽奖等激励机制,引导师生解锁智能借阅的便捷性与趣味性;更创新推出“破‘圈’行动——‘零借阅’图书召唤计划”,以“知识唤醒”为主题,邀请读者探索人文艺术与科学经典,用好奇心激活沉睡馆藏,激发全民阅读热情,重塑智慧时代的文化服务范式。

竞赛砺剑·知行共融

读书文化节以“竞赛+实践”双引擎驱动素养提升,举办第八届福建省大学生书评大赛校内赛、首届移动阅读大赛及“共读一本书”线上朗读比赛等,进一步激发师生阅读感悟与创新表达;同步开展“‘知’护创新”知识产权宣传、数字资源推广游园会,以学术挑战、数据库互动等形式,助力师生掌握信息甄别与学术规范技能;更以“泼墨描摹山河志,丹青晕染颂英魂”书画大赛呼应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引导青年学子在传统书画创作中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从知识积累到价值塑造的升华,彰显“以文化人、以艺育魂”的实践育人新范式。


文化深耕·文脉流芳

文化节期间,图书馆面向全校征集“龙江讲坛”栏目LOGO设计作品,以视觉艺术凝练学术讲坛的文化内核,让静态标识成为流动的文化符号;毕业季特别策划“圕时光”活动,用影像与文字记录学子与图书馆的青春故事;文学院创新打造“我是讲书人”经典诵读赛事,选手们以《红色家书》《四世同堂》等著作作为精神坐标,通过情感共鸣与艺术化表达,将文字转化为“信仰之光”,让红色基因在声情并茂的讲述中穿越时空,实现文化传承从符号解码到精神共鸣的立体化赋能。

廿一载书香绵延,新征程阅韵流芳。2025年读书文化节以多元活动为载体,旨在构建“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浸润”的阅读生态,让书香成为校园最美的底色。让我们携手翻开书页,在文字中遇见世界,在经典中启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