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衢州学院 - 《衢州学院报》

一隅君子瓷

作者:徐颖颖    
2025-04-20     浏览(47)     (0)

    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是温州的古称,“瓯”字从“瓦”,是瓯人善制瓷的象征。而这瓷,便是“瓯窑”了。
    我家住在瓯江北岸,而这里,是瓯窑的故居。就在我们村的山上,便可寻到瓯窑的遗址。哪里只有这一处,这一片的村庄里,都藏着瓯窑的踪迹。分布密集,规模庞大,这便是瓯窑的特征之一。
    瓯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东汉创烧,繁盛至宋,历经六代。它在岁月中绽放着属于自己独特的美,用独特的艺术倾吐人们的生活。欧窑之瓷,介于陶和明清青瓷之间,用一道碧色定格了时代工艺。
    欧窑的缥瓷和褐彩工艺并称双绝,在东晋时就已名扬天下。
    “缥瓷”是瓯窑所产青瓷中的上品,因其釉色如淡青色的丝帛而得名。这种瓷器具有胎骨细腻,釉层薄而透明,硬度高,瓷声脆,造型秀雅的特色,受文人青睐。清人朱琰于《陶说》中提及“后来‘翠峰天青’于此开其先矣”、“是先越州窑而知名者也”。
    褐色彩斑,本为瓯窑的缺陷,但瓯人却能因势导利,创新运用褐彩工艺,使其成为瓯窑的特色,也大大扩展了青瓷艺术的装饰手法。匠人们并没有止步于此,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褐彩工艺,褐彩逐渐图案化、文字化,甚至有了色彩浓淡之分。广受国内外的欢迎。
    浅浅的透明釉泛着淡淡的青色,似有君子风骨,清廉而温润,翩翩公子,如玉如琢。制瓷犹如塑人,仅仅八步:练骨、立姿、定形、铸魂、凝性、聚神、汇灵、出君子,既成佳瓷,又出君子。练泥即练骨,需得匠人千锤百揉,剔除瓯窑杂质,才能凝练瓯窑高洁胎骨;拉胚以立姿,匠人与泥胚相互作用,瓯窑在引导下慢慢挺立,才始有君子之姿;修胚以定形,匠人以刀雕琢,正形、正气、正韵,由此定格瓯窑的君子之形;素烧以铸魂,匠人以烈焰打磨瓯窑的内涵,纯其本心,方铸瓯窑君子之魂;施釉以凝性,匠人以釉水浸瓯窑之身,慢慢融洽,渐渐凝成瓯窑君子般温润之性;点彩以聚神,匠人聚精会神,褐彩上窑身,如画龙点睛,聚瓯窑君子之神;烧窑以汇灵,瓯窑重浴烈火,浴火重生,方才汇君子之灵;出窑即出君子,浩然正气飘荡,谦谦君子降临。瓯窑如稚子,匠人如老师。匠心成器,清廉成君,故称其君子瓷。
    直至今日,隔断了八百年的瓯窑又燃起了火焰。
    各处的瓯窑遗址被挖掘出来进行了保护,瓯窑非遗体验基地也被建立起来,非遗的传承得到了延续。
    总有一天,“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的光景能够再现。而那一抹淡青,一点褐彩,也将在人们心中留下浓墨淡彩的一笔。
    不远处的山林间炊烟袅袅升起,窑火旺盛,是在铸器亦是在铸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