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 - 《天津大学报》
交叉学科组:破除学科壁垒协同改革 创新学科交叉融合体制机制
在交叉学科组座谈会上,专家们提出聚焦学科交叉痛点与创新实践,深化校、院两级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特色化、系统化的“融合”方案。各学院提出不同的交叉学科建设建议,包括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设计等。
交叉学科组座谈会上,学术委员会专家均提出要聚焦学科交叉痛点与创新实践,深化校、院两级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特色化、系统化的“融合”方案。微电子学院提出交叉学科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擎,通过管理重构、平台再造、科研升级、师资活化,打造学科交叉融合新生态;人工智能学院提出应推行全校性学科交叉赋能计划,改革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工智能驱动的交叉创新枢纽,打造人工智能技术辐射平台;建筑学院主张要以创新设计为纽带,推动“新工科+新文科”双核驱动,重构产学研培养体系;外国语学院认为应聚焦“全球南方”议题,构建知识融合、组织创新、资源赋能、价值辐射的“四维共生”交叉学科发展体系;卫生应急学院提出构建“医学+”交叉学科融合机制,强化医工交叉课程体系,构建应急场景驱动的交叉研究体系等工作建议;地科院提出强化学科融合政策导向、引育领军人才建强交叉学科、项目引领解决重大问题等工作建议;储能研究院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多能融合科技攻关、校企联合协同创新等,探索打造以资源共享为基础的制度建设、以交叉考核为目标的激励机制和以项目成果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冯研院则直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在学科目录外运行的现实困境,提出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宣传、建立学科交叉融合的激励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