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渭庄社区3#-4#楼栋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发挥管理学科特色,秉承“需求导向、五育并举、精准服务”理念,强化党建引领,赋能五育融合,打造集“党建融合—塑造品牌—提升质量”于一体的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育人工作体系,以精准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支部工作扎实,成立近两年来,依托学院9个国家级党团建设品牌、8个省级党团建设品牌,1个样板党支部验收通过,1个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样板党支部创建培育单位;在莆田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考评中位居学校前列。
锤炼品德 摆好思政“定星盘”
支部聚焦理想信念教育,筑牢信念之基。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突出以党员、团学骨干为引领、支部为主体,通过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团支部书记上团课领学、理论宣讲为民办实事深学、知识竞赛促学等形式,依托青马学员说、校地共建文明实践、主题团日活动、读书分享会等载体,积极带动同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推动理论知识深化、内化、转化。共组织开展系列活动241场,覆盖7000余人次。二是强化思政引领。立足学生社区生活场域,持续推进德政导师、学业导师、成长导师、朋辈助导“4+N”社区育人共同体,组织开展“党支部书记面对面”“党支部书记加油站”“我与院领导面对面”等活动,与学生交流畅谈,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为学生答疑解惑,助力成长,切实打通党支部服务师生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注重活动育人。结合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五四青年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分级分类开展升国旗、五四表彰、主题团日等思想引领教育活动,同时用好红色教育、劳动实践等丰富资源,开展“紫霄山下·青春悦读会”“紫霄山下·石榴花香”等理想信念教育活动95余场次,引领青年思想、凝聚青春力量,实现从“影响”到“引领”、从“亮眼”到“润心”的转变。
五育并举 融合育人“助发展”
支部聚焦“五育并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德育铸魂。紧贴学生需求,精心烹制特色套餐,开展“开学第一课”、“青年圆桌派”、“紫霄山下·青春悦读会”等活动90余场,打造“学习-感悟-交流-践行”全过程学习贯彻链条。二是智育赋能。跨专业、跨楼栋组建学生考研、考公(考编)、创新创业等“四自”成长团队,鼓励学业导师与学生组建团队参加专业竞赛。共有50个集体获得校级以上各项荣誉;380余人次获得校级以上各项表彰;285人次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等不同类别学科竞赛并获奖。三是体育强魄。以兴趣为着力点,按楼栋、楼层组建社区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乒乓队,引导同学们在学生社区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四是美育润心。充分发挥围合内专业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全校最多优势,积极承办莆田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五是劳育塑人。常态化开展“以劳为美,以劳树德”“志愿服务学雷锋文明实践在社区”等主题学生社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共开展80余场,参与人数达1100余人次。
引领成长 知行合一“促成才”
支部聚焦学生成长,赋能学生成才。一是学习指导提素质。组建以教授、博士、优秀院友为核心的成长导师团、学业导师团,通过“导师有约”“朋辈讲堂”“学习坊”三个模块,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讲座、座谈、朋辈领雁讲堂等教育活动50余场,为学生提供学业辅导、生涯规划、考证过级、考研深造、创业咨询等方面的精细化、差异化、专业化成长服务。2024年,有3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38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学生团队荣获第七届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大赛决赛全国总冠军、特等奖等佳绩。二是躬身社会实践出新出彩。将社会实践的实施路径与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深度融合,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校地共建”行动,围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主题,共组建3支实地调研分队、3支宣传分队、1支支教分队、1支线上“云支教”分队,赴福建莆田市涵江区各乡镇,通过访谈调研、支教等形式,大力推广普通话,将志愿服务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实现语言赋能共同富裕。三是弘扬志愿精神汇聚正能量。建立5支“红色志愿服务队”、创建34个“党员先锋示范岗”,选聘50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网格管理员,开展朋辈学业帮扶、心理关爱、文明劝导、矛盾调解等多方面300余场次志愿服务,把同学们的烦心事解决在家门口,提高了同学们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四是提升就业服务质效。主动联系校友、企业家下沉社区交流,举办10余场次小型企业招聘会,面对面交流促就业的同时,也帮助低年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激发学生发展内在动力。线上信息点对点推送至学生,各类招聘会信息公布至学生社区公共空间。
(管理学院 曾丽青 傅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