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美妙
在浙大图书馆,有这样一场关于知识与热爱的“角色扮演”——“半日馆员”体验活动。从图书采选到书展策展,这场持续20期的独特文化之旅,邀请校内师生读者沉浸式体验图书馆的工作。从“买买买”线下选书的指尖奇遇,到化身策展人编织思想盛宴,再到古籍修复室与时光对话,一场由书页、创意与匠心编织的旅程,不仅让师生解锁了图书馆的多元面貌,更在角色互换中书写了一段“以书育人、以文化人”的温暖故事。
创意汇聚,开启书展之旅
当灵感的种子遇上图书馆的土壤,一场场充满个性的书展便破土而出。在“我心中的书展”环节,同学们化身策展人,将脑海中的“关键词”幻化成具象的阅读场景——有人用“滋·味”串联起美食与文学的味觉记忆,有人以“拉美文学爆炸”搭建起跨洋的文化桥梁,还有人借“一间属于她的房间”传递女性力量的微光。从敲定主题到设计海报,从调拨书籍到布置展台,每个环节都闪烁着创意的火花:有人把书堆成旋转阶梯状,寓意“书籍是通往世界的阶梯”;有人为每本书搭配手写推荐卡,让文字在展台上悄悄“对话”。
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全程化身“幕后智囊”,从图书调度的流程到展陈美学的技巧,用经验为同学们的创意托底。当专属工牌戴在胸前,当亲手策划的书展在主馆二楼绽放,策展人们忽然读懂:原来每一本被选中的书,都是一颗投向读者心湖的石子,而他们正是让涟漪扩散的那个人。
齐心协力,打造阅读盛宴
如果说书展是对阅读的“二次创作”,那么图书采选则是深入知识源头的“淘宝之旅”。在馆藏图书展示会上,不同院系的“图书采访体验官”们带着专业视角闯入书海:工科生在科技前沿书架前驻足,为馆藏补充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新锐著作;文科生在社科专区细细揣摩,让冷门却深刻的学术著作进入采购清单。
当读者亲手为书架注入灵魂,图书馆便从‘藏书阁’蜕变为‘共心阁’,每一次借阅都是一次思想的共振。手持采集器的同学们,时而化身“细节控”逐页翻看样书,时而掏出手机记录“灵感瞬间”,更有人整理出“跨学科书单”,期待用多元视角激活读者的思维碰撞。而当满载期待的选书清单汇总到图书馆,每一本书都带着选书人的温度与视角——翻开扉页的瞬间,我们能触摸到某个灵魂对知识的热忱——这正是“半日馆员”选书活动的浪漫所在:让每一本书都成为桥梁,让每一次选择都成为文明的接力。
温度传承,勾勒修复蓝图
每道褶皱都是历史的指纹,当线穿过书眼的那一刻,我们好像听见了百年前抄书人翻页的声音。当珍藏的线装古籍被缓缓取出,书页间清晰可见的朱笔批注、前人藏书印章,瞬间将时光拉回百年前。每册古籍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从编目登记到出入库交接,甚至温湿度监测,古籍的日常守护如同照料一位脆弱的老者,容不得半点马虎。师生们小心翼翼翻阅馆藏,指尖触碰的不仅是纸张纤维,更是文明传承的鲜活脉络。
从纪录片里的“远观”到亲手操作的“近触”,师生们深刻体会到古籍保护的深层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泛黄的书页在修复技艺下重获新生,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里,既有“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更有“让历史可触摸”的文化传承。古籍特藏部的“神秘”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守护者用匠心筑起的文明堡垒;而所谓文化保护,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坚守,而是你我伸手触碰时,那一份跨越时空的共鸣。
收获满满,让书香继续蔓延
无论是书展策展、图书采选还是古籍修复,“半日馆员”们都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了独特的成长。有人学会用“公共视角”平衡个人偏好——文学爱好者在策展时特意加入跨学科读物,“想让更多人看见不同领域的光”;有人在采选现场惊叹于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原来一本好书上架,要经过选书、查重、议价等层层关卡,就像一场精密的知识接力赛”:更有人通过将古籍“旧貌换新颜”在泛黄纸页间开启了一场与历史对话的奇妙旅程。这些来自读者的鲜活创意与积极参与,正悄悄为图书馆的服务注入青春动能,而图书馆则以“实践课堂”的形式,让同学们在触摸书籍脉络的同时,读懂“知识传承”四个字的分量。
当阳光穿过主馆的玻璃窗,落在摆满新书的展台上,“半日馆员”们的身影与书架重叠成一幅生动的图景。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角色体验,而是一次关于热爱、责任与成长的集体叙事——在这里,每一本书都是纽带,连接着过去的智慧与未来的可能;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使者,让书香在指尖传递,让文明在校园生长。
在观众的驻足中,知识被看见。下一次,你是否也想接过这支“知识接力棒”,成为图书馆故事里的闪亮一章?
我心中的书展
法学院邓景毓:
在这一次图书馆举办的半日馆员活动中,我真的就是像图书馆馆员一样,体验了从最开始的调书单,到最后摆书的过程。每当我把书一本一本地放在书架上,以及把它们摆放在哪种位置,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思考和享受的过程。每一本书它可能在书柜上是占一个位置,但是可能在我们读者的心间它是占一个瞬间,博尔赫斯也曾说过这样的话。这个活动,帮助我们去更好地传达对书的这种感情。虽然现在电子书那么流行,但是实体书依然有它存在的意义。它不仅是在空间上占一个位置,更多是在我们的心里面占了一个瞬间。
竺可桢学院党子祥:
书是作者思想的凝结,而书展利用它的主题,作为万花筒的外壳,取每一本书的一缕灵魂作为碎片,展现出一个光彩夺目的世界。当我读罢一本书,合上扉页,内心有很多积淀的思想。我也希望通过书展这样的形式分享给大家,能让大家也感受到我对书的热爱,同时也让有灵魂共鸣的人能够进行一场隔空的交流。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马依诺:
一开始看到这个书展的时候就特别激动,因为本身对书非常喜欢,也希望以一种自己的想法去把它们组织起来。在寻找同伴的过程中,我找到了我的伙伴,在交流中发现了一些思想中的碰撞,我觉得是书展中最可贵的一个地方。后面我们搜索一些书籍,其实也是在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跟实践汇入起来,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非常重要的一次经历。
动物科学学院苏舟:
通过参加这次书展,我感受到和他人交流、向外界去表达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第一次萌生参加这个活动的想法的时候是10月份去良渚文化中心参加了一个书展,当时我就感受到,书展不仅仅是书的结合,更是我们阅读之后和他人分享自己感受的一个过程。总的来说很庆幸能够参加这次书展活动。
外国语学院夏江南:
这次活动让我领略到了阅读的魔力,那就是把我们重新带回某个特定的时间、空间,分享和主人公共同的经历。这次活动也锻炼了我的海报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和书友们共同阅读经典,我感到非常开心。
摄影:苏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