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高雅艺术进校园之音乐剧《窗口的星》在我校莫干山校区师生活动中心大剧院上演。杭州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和动人的歌声,细腻地展现了剧中角色的情感,引发我校广大观剧师生共鸣。舞台布景与灯光设计巧妙,营造出沉浸式的观剧体验,令人久久回味。
音乐剧《窗口的星》通过“革命之星”“改革之星”“追梦之星”三个篇章的故事,讲述浙江人民从红船精神到共同富裕的奋斗故事,展现了杭州从历史的风云变幻到当代的繁荣发展。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师生们都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眼含热泪,心潮澎湃。每一幕的转换,都仿佛穿越时空,见证着杭州的蜕变与崛起。舞台上的光影交错,映照出浙江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令人动容。
当问到剧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时,来自朝晖校区英语专业2304班的陈好男同学对第一篇章“革命之星”中程家三代人投身红军的壮烈故事尤为动容。“1935年19岁少年北上抗日的选择,让我想到今天的我们同样需要这种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剧中的红船精神不仅是历史的符号,更是当代青年应传承的信仰,这是我看完《窗口的星》后最大的感想。”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陈好男深刻体会到“窗口”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精神与责任的象征,“尽管朝晖校区离莫干山校区有些远,但我想说,能看到这样的一出好戏,值了!”
值得注意的是,剧中通过“追梦之星”篇章中李杰放弃名利回乡创业的故事,展现了个人选择与国家战略的深度链接,给予我校当代青年很大启发。在当代青年普遍面临着“躺平”与“内卷”的社会焦虑时,李杰以技术赋能乡村、助力共同富裕的抉择是“当代青年如何实现个人价值”的迷茫路上的最好回答。正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周同学观后所言:“李杰用技术造福大众的坚持和努力,让我重新思考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也对我未来的职业规划有着积极的意义。”李杰的故事让周同学意识到,共同富裕不仅是政策方向,更是个人理想融入社会发展的实践路径。
而此次的《窗口的星》与传统的“红色宣传”不同,它以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的音乐剧的方式,让观众在情感的共鸣中深刻理解时代精神。例如,剧中的“追梦之星”篇章,李杰回乡创业时激昂的咏叹调与村民合唱的交织十分令人动容。这样的表现形式既传递了个人理想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与统一,又以旋律的起伏引发观众热血沸腾的情感共振。这种“情感在场性”能让共同富裕的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集体记忆,更易激发青年的使命感。“其实我觉得这种‘角色共情’使我们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会主动去思考‘如果是我会如何选择’的问题,从而能够起到深化对红色精神和理念的认同的作用。”同样来自英语专业的王诗雨微笑着分享道,“希望学校能够在未来引入更多像这样的好剧,这对提升我们大学生的审美很有帮助!”音乐剧《窗口的星》通过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交织,将共同富裕的宏大命题转化为青年可感知、可参与的个体叙事。它既满足了青年对精神归属的渴求,又提供了将理想付诸实践的方向感,实现了价值观传递与青年成长需求的双向奔赴。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席,心中激荡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音乐剧已落幕,但那份对共同富裕的执着追求却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我校师生们沉浸其中,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享受,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那晚的窗口的星光,仿佛化作了前行的灯塔,照亮了我校师生心中的有关投身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之路。散场后,还能看到大家笑着讨论着剧中的点滴,探讨着如何将剧中精神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共同富裕”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那些剧中旋律和画面会像种子一样种在心里,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也许,这正是音乐剧不可替代的传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