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冬日里,华油工建公司第一管道工程分公司练兵厂房内,一款新型焊接工具——气冷枪研制成功。成功的背后是技术团队根据一线焊工多次反馈、不断改进的点滴考量和执着追求。
“传统的水冷焊枪在焊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缺点很明显。它整体重量大,不好携带和移动。不仅需要配备额外的水冷却系统组件,而且水管容易老化,维护起来有些烦琐。”第一管道工程分公司设备部主任何江涛介绍。
正是水冷焊枪的这些缺点,激发了他想要进行技术改进的决心。在日复一日的技术练兵中,何江涛反复观察,仔细记录着水冷焊枪维护时的各种问题。他深知,现有的焊枪已经无法满足一线焊工快节奏的作业需求,必须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老胡,你看这水冷焊枪,维护起来太麻烦了,每次都要检查冷却液、水泵,还有那些水管一不小心就漏水了。要不咱们试试气冷系统?这样既能减轻重量,又能避免水管老化。”何江涛带着自己的想法,找到了分公司技术部主任胡钧勇,俩人一拍即合,决定联手研发一款全新的气冷焊枪。
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最初的设想到实际的枪把设计、制造和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这次的设计还是有问题,散热效果不理想。”胡钧勇在一次测试后表示。“要不,我们在枪头尾部加装散热片,试试能不能提高散热效果?”何江涛和技术团队立刻行动起来,对枪头进行改进。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散热片虽然提高了散热效果,但枪头又重了,拿着不方便。
面对新的挑战,大家没有退缩,再次投入紧张的研发工作,并根据一线焊工的反馈,对焊枪的其他部分一并进行了改进。他们利用现有的焊接保护气(80%氩气和2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帮助枪头散热,简化线缆结构,将电缆规格由最初的25平方毫米改为50平方毫米,最后增大到70平方毫米……经过近半年的反复尝试和调整,终于找到了散热方案的“最优解”,研制出了气冷焊枪。
“新的气冷焊枪重量轻、结构简单,既取消了原有的水箱、水泵、散热风扇等额外的冷却系统组件,实现了高效散热和稳定焊接,而且维护成本还比水冷焊枪降低了30~40%。”何江涛说。
经过一线员工的现场试用,大家纷纷给出了“好评”。电焊工小尚笑着说道:“这焊枪真是太好了!用起来特别顺手。”
看着一线员工满意,胡钧勇和何江涛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这款气冷焊枪是对一线焊工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图为气冷枪调试。
曹云鹏 谢乐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