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石油管道局新闻中心 - 石油管道报

不惧荆棘路

——华油工建公司国际化业务发展纪实

作者:通讯员  王国鲜    
2025-02-11     浏览(7)     (0)

华油工建公司海外项目团队在经营管理上精耕细作,全员打好算账的“金算盘”,超年初经营指标完成,培育国际化人才队伍,项目经营管理稳步提升。公司重视安全质量管控,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积极应对安全风险和挑战。公司将继续努力,为海外项目国际化管理与实施积累经验。

翻开2024年日志,华油工建公司海外项目发展之路荆棘丛生,坎坷不平。公司国际管理团队以坚定的信念与不懈努力,一路披荆斩棘,在经营管理上精耕细作,恪守质量安全底线,借属地化战略降本增效,靠人才培养筑牢发展根基,一步一个脚印踏平坎坷,一笔一划书写精彩篇章。

打好经营有道“金算盘”

进入四季度,公司国际业务经营管理团队开启联合办公模式。走进新开辟的办公区,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文件报表堆积如小山。员工们神情专注,或紧盯电脑数据记录,或交流条款差异,或电话协调,一片忙碌。他们争分夺秒,为海外项目经营结算全力以赴。

“项目不仅要实干、会宣传,更要算好经济账。”这是国际工程分公司经理邓小武常说的一句话。

国际工程分公司重视成本核算,成立专业化领导小组,针对所辖项目开展全过程、精细化生产经营成本核算;深入研究项目特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健全结算制度,优化结算流程;不断加大在建项目结算清收清欠力度,精准开票挂账,平稳回收现金流,细致编制预算,严密控制成本,让结算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盈利是项目的优先级目标。核心管理团队将“干项目,盈利才是硬道理”奉为圭臬,全力培育全员经营思维,构建“全员经营管理”机制,秉持“管生产更要重经营”理念,以“五精”管理提效,推动项目管控水平、经营效益、资金回笼效率稳步提升。

尼贝项目每周通报成本情况,每月召开专题会议,逐项分析成本,跟进结算进度,剖析资金走向,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实现项目经营始终保持平稳运行,实际成本率比预期下降4.1%。同样,伊拉克项目采取相同的办法,经营管理精耕细作,杜绝资金“跑冒滴漏”,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保障了成本核算精准有效,确保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这一年,公司国际化业务发展目标明确,项目全员打好算账的“金算盘”,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的经营指标,合同资产压降率达24.79%,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常念安全质量“紧箍咒”

“紧急集合,清点人数!”警报响起,员工们抓起急救包,弯腰疾行,武装士兵迅速整队,掩护员工快速集结。车辆引擎轰鸣,一辆接一辆鱼贯而出,扬起尘土……安全负责人刘伟军介绍:“类似的防恐培训和应急演练已是家常便饭。项目部一边有序组织尾项施工,一边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尼贝项目遵循“津德尔负总责”原则,恪守“四不”禁令,收集周边风险信息,开通国内外24小时领导值班热线;日更新应急撤离专项预案,落实应急资源,组织应急演练培训和演练,有效应对了后续预警和管道破坏事件,保障了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

如果说安全原则禁令是“保命符”,那么质量监督管控则是“生命线”。

在泰国项目,每天现场巡检是技术员崔凯强的“必修课”。设备安装找正,基础凿毛灌浆,焊道检测等,他都要一一对照标准,记录数据,编制整改方案。“细节决定成败,质量就是口碑,就是饭碗。”小崔严肃地说,“化工场站质量要求严苛,每一条焊缝、每一道防腐涂层,每一台泵的精度,都得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公司各海外项目部秉持精细化施工理念,严控工序质量;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教育,推进技术工种培训与考核;制定质量保证措施,严格考核评比,形成奖优罚劣激励机制;开展质量月和QC小组活动;上报QC成果1篇,论文6篇,合理化建议及五小成果8篇,科技成果应用2篇。

管好用好属地工

2024年11月10日,巴基斯坦电焊工伊姆兰以日焊接60吋、质量检查全部合格的战绩,夺得公司伊拉克纳西里耶项目预制场“焊王”称号。

回想伊姆兰初来乍到时,因语言和环境不熟悉,第一天仅完成1道3吋焊口。他迅速调整,加强培训,焊接量不断提升,连续几天达40吋以上,超此前焊工最高纪录。经专项检验,所有焊口质量均达标。项目部为他颁奖,伊姆兰说:

“CPP是一个了不起的团队,我学到了技术和团队协作,它真的改变我很多。”

“和外籍员工打交道,就得入乡随俗。”纳西里耶项目负责人魏云龙说,“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习俗,给予相应的培训和激励,只有活儿干得漂亮,关系处得融洽,才是长久之道。”

在坚定不移推进国际化战略中,公司各海外项目严控中方人员数量,因地制宜,采取本土和跨国相结合的招聘方式,建立海外员工人才库,走国际化雇员低成本路线。管理团队深入研究并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传统、习俗禁忌,制定培训体系、薪酬架构、激励机制等,努力探索管好用好属地工的有效模式,培育国际化雇员队伍,深度融入当地市场,为海外项目国际化管理与实施积累经验。

“目前,纳西里耶储油库项目印巴籍雇员占比72%,泰国天然气GSP项目属地工占比82%。”国际工程分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王晶晶说:“这不仅把人工成本降得像沙漠里的水洼——越来越浅,还积攒了一箩筐海外人力资源管理的‘金点子’。”

培育强企人才好“苗子”

“师傅,请喝茶!”8月22日,在国际工程分公司第六届“青蓝薪火”工程拜师仪式现场,随着徒弟们整齐划一而又洪亮的声音响起,他们手捧热茶,恭敬地向师傅们行鞠躬礼。

这是国际工程分公司为新员工量身打造的“一人一策”人才培养规划。

回首年初,分公司通过高校联建、社会招聘和专业推荐等渠道,奔波于各大高校招聘会,仔细筛选应聘者,精心组织多轮面试。从超过200人次的应聘者里,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最终录取26名“潜力苗子”。新员工一入职,便迅速融入“青蓝薪火”工程和“双导师”模式培育体系,国外项目采用实战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历练,国内项目则着重通过实践积累经验,让新员工快速成长。同时,分公司强化考核淘汰机制,修剪冗枝、留存劲干,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与学习热情。

“从初入职场的萌新,到如今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短短3年,我见证了公司对青年员工的重视和支持。”万远东在青工讲述会上说。

2024年,人才梯队深化建设成效显著,管理团队规模激增73%,11名员工通过集团公司模拟托福考试,增强了海外业务拓展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已来,路在脚下,笔在手中,踏上新征程,分公司将以壮志为墨,不惧荆棘载途,续谱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