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璇 张潘旭 金瑞涌
谭飞,2023级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硕士研究生。在兰理工的本硕6年,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信号控制优化。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6项、校级奖项8项。开发“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以及“骨伤康复训练系统”2项,软著技术成果获评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从人间惆怅客 到上下而求索初
来兰理工之际,谭飞处在层层迷雾之中,辨不清方向,每一次尝试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幸会知音者,相逢意兴长。在一次活动中,谭飞结识了一位学长,“他非常阳光开朗,我很受震撼。”谭飞提到,之后他们一起去了食堂,就在那学长告诉他,要勤奋学习,不负韶华,“大学时光短暂而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天,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因为,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将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谭飞回忆到,“后来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去那儿,这个习惯现在也没有变。”之后,他开始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直到现在,他已经荣获两项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两项蓝桥杯大赛获奖证书,一项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获奖证书,一项2024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陕西赛区获奖证书,一项开放原子Open Harmony人才认证。就在28日,他又远赴南京参赛,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脚踏实地纸上得来终觉浅
当谈到自己的成长时,谭飞特别强调了个人主动性的提升,他告诉我们要行动起来,切忌三分钟热度,只想不做。回忆自己的实习经历时,谭飞说,他很幸运。在云上甘肃实习的6个月,谭飞所在团队与兰州市交警支队合作落实路口智能交通灯项目,“虽然很累,但感觉干劲十足,整个人都很兴奋。”“以我们在兰州新区试点的智慧交通灯集群系统为例,路口部署了AI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能实时捕捉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流量数据。这些数据通过边缘计算设备快速分析,比如识别某方向车流排队超过50米,系统会自动延长该方向绿灯时间,同时联动上下游路口优化绿波带。传统红绿灯采用固定配时方案,比如早晚高峰设定固定的绿灯时长,无法适应实时车流变化。而智能信号灯通过“感知-决策-执行”闭环实现动态调整。简单来说,它会‘看车下菜碟’。智能信号灯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革新。从‘人等灯’到‘灯等人‘,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对交通数据的深度挖掘与持续优化。随着5G、AI技术的迭代,未来的城市交通或将彻底告别‘堵点’,真正实现‘车行其道,畅行无阻’。”在每个月的报告中,谭飞发现每个路口较之前固定配时的红绿灯,拥堵指数都下降了。“很开心吧,努力没有白费,看着路口上通行的每一辆车,这种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自豪感,也激励着我。”他告诉我们这个项目与他的研究方向十分契合,在实践中他发现了更多的实际问题,这是平时所看不到的,这让实验更完整更完善。
展望未来 由衷而发的寄语
提及未来,谭飞始终保持一颗好学的心,他说,”实习经历是就业的敲门砖,科研竞赛是读博的引路人。”遗憾始终贯穿人生,而他“任尔东西南北风”。他将仔细思考自己的未来,但一旦做了决定,剩下的只有坚持,他用了这样一段话来诠释他的坚持:“命运的风浪可能总是不尽人意,面对困难挫折,我总是期待着,我走在我自己的人生路上,哪怕路途的风雨再大,大到我步履维艰,哪怕荆棘丛生,刺的我伤痕遍布,我体会此中滋味,我相信终有一天会看到两岸群山青翠,虫鸟同鸣,谁又能想得到,未来会有多精彩!”最后,是他的寄语:“我觉得首先要做到的是要清楚自己的人生规划,学习是在理论知识上丰富完善自己,使自己可以达到一个可以实战的水准,那么自然而然就达到了就业的标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做一些能让自己更容易达到就业的标准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的,比如参加学科竞赛,一些实习经历等等。都是让自己达到就业标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