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堂扩展到菜园、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实施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在美好的春分时节,雪门学前教育学院师生们开启新一年的春季播种,持续探索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
“会生长的课堂”:班级推选背后的科学探究
早春之际,正是播种希望,孕育生机好时节。21级五年制7班的同学们在教室里热烈的讨论着,她们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为纲,查找播种资料,以寝室为单位,在课堂上讲述她们想要种植种子的理由。有些组的成员说:“生菜长得快,可幼儿能观察到啥”,另外的小组立刻接话“草莓多有趣啊,就是娇气难伺侯”。“别看只是选种子,里头学问大着呢。”任课老师吕梦婷看着同学们交上来的种植可行性报告笑着说,“21五年制8班坚持要种草莓,她们特意调研了幼儿园色彩认知规律,红果实的视觉冲击力数据列了整整半页,还设计好了‘草莓的一生’观察日记。”
“土味课堂”实录:汗水浇灌的不只是蔬菜
挥铲挖坑、弯腰播种、提桶浇水……阳光下,学院副书记魏晖带头播种下第一颗种子,各班种植同学迅速进人角色。21级五年制3班的彩椒地里,同学们拉着种植指导老师讲解种植要领;隔壁的“拇指西瓜战队”则因浇水过量紧急求助种植指导老师,奋力抢救西瓜种子。
“种菜比跳操累多了!但看着小苗破土,就像看到自己设计的教案被孩子喜欢一样有成就感。”21五年制14班孔灵玲抹了把汗,顺手拍下菜地发到班级群。
从种子到课程:一场“慢直播”的教育实验
播种仪式上,各班插下的不仅是班牌,更是一份“科学教育承诺书”。21五年制11班的学生生们已经在计划待薄荷长成后,设计“闻香识叶”“叶脉探秘”等游戏,将薄荷的叶片转化为幼儿五感启蒙的天然教具。而21五年制7班的学生设计了番茄拍摄计划,准备用120天完整记录番茄从破土到结果的历程。21五年制7班张文利说:“太期待最终的成果展示了。”
尾声:下一季,种点什么?
活动落幕时,21五年制8班的红草莓已被预订为“毕业季甜品原料”,而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明年能不能种蓝莓?”在学生们充满期待的目光里,劳动实践指导老师贺佳萍卖了个关子:“我们的劳动教育就像培育新品种——永远有下一季值得期待。”
观察手记:
在这片“会生长的课堂”里,学生们播种的身影,种子破土的声音,在田间地头奏响希望的音符。当学前教育遇上劳动实践,雪门学院证明:好的教育实践,或许就藏在春天的泥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