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校报》

卓越创新谋发展 融合聚力育英才

作者:(创新发展学院  教务处)    
2025-04-21     浏览(31)     (0)

创新发展学院成立于2022年7月,整合了三个研究院和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采用先进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和机会。学院还开展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并针对就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创新发展学院成立于 2022 年 7 月 18 日,是学校为整合资源,统筹“三院一中心”(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和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协同发展,发挥集聚效应,打造更大品牌而成立的创新平台。

做“大学问”

扎实的专业基础辅以创新的培养模式

三个研究院采用了先进的课程设置,致力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课程不仅涵盖了广泛的学科知识,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前沿的专业技能;同时,研究院引入国际化的教学体系,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引入海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和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拓宽思维,增强国际竞争力。

学院开展书记、院长第一课,为新进入校园的本科生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学术导航。引导新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面向低年级本科生开展“院长谈治学”,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治学心得和科研经验,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科研热情。此外,设置应用理论与实证讨论班、宏观金融讨论班、货币经济学讨论班、DSGE 讨论班等学术沙龙,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学术敏感度,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研究院举办多场高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行业领袖来校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趋势,如产教融合系列讲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行业认知。同时,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招募研究助理,邀请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理论和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这些创新的培养模式,不仅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力地促进了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

站上“大舞台”

开展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

历年来,学院已经邀请国际知名教授来院讲授为期一周到两周的短期课程 60 余门。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日本前央行行长白川方明、斯坦福大学的罗思高(Scott Rozelle)教授等。学院先后与海外多所著名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和学生交换协议,如美国罗格斯大学、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至今已派出本科交换生 100 余人。

同时,学院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院与“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协会深度合作,举办学术赛事,与上交所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期权交易人才培养项目,定期邀请上交所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期权实盘模拟交易实训。2014 年,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获得 CFA 协会资格认证,成为 CFA 协会认证会员单位。

 

胸怀“大格局”
立足中国、借鉴外国、挖掘历史
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

 筑梦职场,赢在未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三个研究院还针对就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职业规划讲座邀请了行业内的资深HR和成功校友,为学生们提供了实用的求职技巧和职业规划建议。此外,学院还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艺韵华章,美育浸润。在注重专业培养的同时,学院也非常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举办了多场室内乐音乐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音乐家和乐团来校演出,为学生带来高雅的艺术享受。系列音乐会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还提升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此外,学院还开设国学课,通过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遗产,培养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