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写春,大多数人会写沁人心脾,山花烂漫;写万物复苏,小河潺潺;还会写莺啼燕啭,绿意盎然。可这些都不能道尽春色的浪漫。所以我跑进春风里,去追寻我心中真正的春天。
恰逢清明假期,我和同伴商量去一趟洪城南昌。去看看春天的滕王阁是否还有王勃笔下“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的壮美,看看军旗升起的地方写着多少铁骨铮铮的战士……但当我们到达时,洪城却是春雷滚滚。本要打道回府的我们,转念一想能感受到春雨中的洪城,便又停留了下来。
第一站,是八一广场,我看见历史书上的纪念碑矗立在高台之上,醒目的数字“1927.7.1”带着缅怀与坚毅,沉重与希望。一步步走上台阶,纪念碑右侧方的浮雕缓缓向我们展现着:人民英雄提起枪,在旧中国肃杀的寒风中建立火一般的队伍,奔向祖国的春天。我站在初春的英雄城,感怀烈士们的英勇。低头望去,广场周围刚抽条的柔嫩的绿植,哆哆嗦嗦地立在风中,笔直的,坚韧的,像守卫纪念碑守卫英烈的哨兵,又像是英雄们注视着长大的孩子,不曾弯过脊梁。
当目光移向柱身,我们仿佛触摸到了纪念碑上每一个字的铿锵,感受着“第一枪炮响”的伟大。再向远望,我们能看到辉煌的美术馆,繁华的街道,飞驰而过的溅起水花的车辆,能看到这座城茂盛的春意与红色信仰的辉映。我难以表达眼前这一刻春景的浪漫与盛大,就好像,赣江的水不是柔情的春波,而是恢宏的壮阔的磅礴。
到了夜晚,风依旧呼呼的刮着,天空中也飘起了绵绵的雨丝。我们走过抚河北路,地上、桥头栏杆上散落着大朵大朵的粉花。虽受着雨水的洗礼,寒风的吹刮,却不见狼狈、不见凄美,唯有清透、唯有热烈。我不禁又联想到历史上冲锋在前的战士们了,他们有的正处于人生之春,风华正茂,却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用淋漓的鲜血和青春的生命换来今日中国春天的繁花似锦。我再次因这座城的雨景春景而震撼,它的春天生生不息,彰显着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中国。
春天,确实是道不尽的,因为这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存在世间的任何一个角落。而我,追寻着红旗和春风的方向,找到了我心中波澜壮阔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