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西农业大学 - 《山西农业大学报》

林苑耕耘 树木育人

——林学系造林学教研室的高守惠教授和常培英教授

作者:韩有志    
2025-04-15     (0)

我于1979年考入山西农业大学林学系林学专业,1983年本科毕业留校,在林学系造林教研室任教,至今一直在林学系工作。2004年到2013年曾任林学院副院长,2014年到2020年曾任林学院院长。现为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1986年到1990年在职攻读山西农业大学林学系的硕士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学位;1998年到2002年在职攻读东北林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在我留校任教和不断学习提高中,深深体会到身边的两位老先生———林学系造林学教研室的高守惠教授和常培英教授,从细微之处关爱青年教师的成长。

高守惠,1972-1980年任山西农业大学果林系副主任,分管林学专业,1980-1988年任林学系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林学院第一批硕士生导师。1952年,高老师从东北农学院森林系本科毕业后,参加了内蒙古赤峰流动沙丘造林设计工作和宁夏中卫沙坡头固沙造林调查设计工作,1963年调入山西农业大学工作。教学方面,主讲林学专业课《造林学》;科研方面,主要从事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和干旱阳坡造林技术方面的研究。1987年作为“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固沙造林工程的设计与实施”项目的主要研究者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作为“包兰线沙坡头地段铁路治沙防护林体系的建立”项目的主要研究者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12月退休,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老师生活简朴,,躬身耕耘,是学校林学专业早起的带路人。

1983年我留校任教,在造林教研室跟随高老师当助教,跟着高老师赴林区踏查立地条件,调查林木生长,进行林下播种与植苗造林试验,跟着高老师入门林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1986年,我有幸成为高老师唯一的硕士研究生,得到高老师的厚爱,从野外试验布置到论文文句修改,处处都倾注着高老师的辛劳。

常培英,1974年调入山西农学院林业专业工作,199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退休。1990年,“华北落叶松种子发芽促进和发芽指标研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根宝及其对提高根系活力与干旱阳坡造林效果研究”“雪藏二次干湿交替法对提高针叶树种子质量的生理生化效应”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用于提高根系活力和干旱阳坡造林效果的植物保活助长剂一根宝”获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常老师的研究成果“根宝”在全国推广多年,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常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一丝不苟,在科研工作中执着钻研,在林学专业发挥了带头作用。

在造林教研室,常老师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为青年教师铺路。登讲台前,耐心指导,如何讲好专业课;工作中,常老师循循善诱,教导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科研方面,引导如何认准方向,勤奋钻研。我报考博士研究生时,常老师逐字逐句推敲,不套虚话,一笔一画为我写推荐信,我倍加珍惜这封推荐信。

研究生让我写推荐信时,我也想写一封拿得出手的推荐信,但是,与老先生们朴实的推荐信相比,我写的不尽如人意。想做一名好老师,还需要安下心来,不断学习,全方位素质提高。

(本文选编自“我们的故事”征文集,作者为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韩有志,我校1979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