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华南铁道建筑报》

“闪闪发光”的二十五局人

作者:□  李潇娜    
2025-04-15     浏览(1048)     (0)

本文讲述了广州白云站的建设者们的故事,包括技术能手罗威和后勤保障的李热爱,他们用坚守和奉献书写诗行,让“中国铁建”既有钢铁的硬度,又有人性的温度。当首趟复兴号列车驶入站台时,作者感叹他们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下闪亮的故事。

2023年12月26日,当首列复兴号列车驶入广州白云站时,站台上欢呼的人群中,一群身着橙色工装的建设者默默擦拭眼角。“潇娜,你参与的第一个项目通车了!”白云站大朗梁场项目微信群消息提示音中,我摩挲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对话框。

三年前那个盛夏的蝉鸣声仿佛穿透时光而来——拖着26寸行李箱的我站在红土地上,望着蓝白相间的板房在夕阳下泛着微光,耳畔是挖掘机的轰鸣交响曲。那时未曾想到,这片荒芜中将生长出亚洲最大铁路枢纽站,更未料到会遇见一群以平凡铸就非凡的二十五局人。

在众多建设者中,技术能手罗威的故事尤为动人。这个皮肤黝黑的湖南汉子与钢铁巨兽打了十多年交道,从普通门吊司机成长为设备管理专家。2018年夏天,在龙川制梁场38度的高温里,他趴在900吨提梁机的液压管路上排查故障,工作服上的盐渍画出一幅“抽象地图”。3个月前,龙川制梁场迎来公司首台900吨提梁机,面对这个巨型设备,如何拼装、操作、维护和保养成了摆在众人面前的一大难题。罗威主动请缨奔赴安徽学习。“当时师傅上课加实操,不到一个月,我就把笔记本记得像高考重点,足足记满了4个大笔记本。”罗威摩挲着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的图解见证着这个退伍军人转型技术骨干的艰辛。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力”和不苟的敬业精神,他成了当时赣深项目三个梁场争抢的技术人才。

2023年底,罗威无缝衔接转战公司新中标的邵永高铁项目,我问他,“新项目可能用不上这些和你朝夕相伴的‘伙计们’,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说实话有点舍不得,和门吊打交道的这些年痛并快乐着,痛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是个事无巨细、起早贪黑的活,快乐在每次顺利解决‘故障’,保证梁场生产进度和门吊工人的安全,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诚然,那些曾与他朝夕相伴的钢铁巨兽,早已化作基因融入他的职业生涯。集团公司“最美员工”、公司优秀党员……一个个荣誉便是他成长与奉献的最好见证。

如果说罗威是攻坚克难的“硬核”代表,李热爱则是温暖人心的“柔性质感”。1996年至今,她先后担任过炊事员、收费员、事务员等。这个在后勤战线坚守28年的“大管家”,总能在细节处见真章。新项目进场之初,她会妥善安排好人员的食宿,让大家在项目也能体验温暖如家的感觉,而为生日职工送祝福、为生病职工送药、为怀孕女职工做营养餐等诸多关怀举措都充分展现了她“知心细心”的大姐姐形象。

工作中,她还时常感慨,“我刚上班的时候工作条件、办公环境都没有现在好,电脑也不普及,很多东西都是慢慢摸索和学习的,但是你看现在光是一个财务系统每年都在更新,不学习都跟不上现在公司发展的速度。”凭借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她在会务活动准备、物品采买置办、财务费用报销、工作台账记录等方面一直有条不紊、细致有加,深受项目领导赞赏。她也多次荣获集团公司“三八”红旗手。

当首趟列车呼啸着穿过我们浇筑的轨道时,我忽然读懂这群建设者的光芒——罗威工作服上的反光条,李热爱桌上的文件夹,无数个深夜加班的窗灯,最终都化作站房穹顶的璀璨星光。他们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钢筋混凝土间书写诗行,让“中国铁建”四个字既有钢铁的硬度,又有人性的温度。白云站的玻璃幕墙映出来往旅人的笑脸,而我们,已带着这些闪光的故事奔赴下一个山海。

作者单位: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