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华南铁道建筑报》

穿越时空的记忆

作者:□  罗子诚    
2025-04-15     浏览(1232)     (0)

本文回顾了作者在集团公司工作的20年历程,见证了集团公司的蓬勃发展。作者参与了多个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铁路、高铁等,见证了工程技术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文章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继续前行,方能直抵胜利。

岁月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二十年的光阴,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缓缓展开在我的眼前。在这段旅程中,我有幸与集团公司携手同行,共同经历风雨,见证她的蓬勃发展,如同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回首来路,奋斗的历程,也是成长的历程。从医务工作者到共青团干部,再到宣传干部,一路走来,无论身份角色如何变化,工程人心中的那份坚守始终未变。在那些忙碌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过原铁道部举办的全路运动会现场录像和柳州铁路局大型文艺晚会的实况录像,也乘坐直升机航拍过黎南线,参与过文学作品集《新湘桂》的撰写,最后又回到工地,战斗在生产第一线。

时光倒流至2004年春,中铁二十五局在历史的洪流中崭露头角,成为“市场化新局”之一,迅速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2004年底,集团参与了广西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建设。我有幸见证了这条我国大西南出海重要通道的扩能建设历程。这条有着65年历史的黔桂铁路老线,曲线多且半径小,坡道多且坡度大,时速只有38至43.5公里,曾被誉为“神奇的西线”。

在工程图纸到位缓慢、征地拆迁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扩能工程仍然顽强推进。2009年1月,这条电气化新线建成通车,客运最高时速达到160公里,运行速度翻了几倍。多年后,当我再次回到黔桂铁路南丹段,站在开满李花的山坡上仰望大山特大桥时,看着往来飞驰的列车,我被“汽车山下走,火车山上过”的壮美景观所震撼,这条神奇的西线变化太大了。

2009年4月,集团参与了广西第一条高铁——湘桂高铁永州至柳州段的工程建设。我对“绿色湘桂”这一建设理念记忆尤深。“山清水秀地干净”,这是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对柳州的赞美。而北环高速公路就像是一条美丽的飘带,紧紧地束缚着柳州这个大美人的小蛮腰。柳江河是国家二级保护水资源,也是柳州市民的饮用水源。由集团公司承建的柳江双线特大桥施工点下游不远处就是柳州市居民生活用水取水点,施工环保要求近乎苛刻。为了保护水源不受污染,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环保标准作业,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工程完工后,进行了植被恢复,沿线施工路段依然山清水秀,柳江河水清澈见底,小鱼欢快地游动着。

回想起来,湘桂高铁建设可谓一波三折:2009年上半年艰辛起步,下半年强势推进,2010年高歌猛进,2011年受资金影响建设暂缓,2012年转入攻坚决战。为把2011年耽误的工期抢回来,建设团队与时间赛跑,决心在施工组织和管理效率上超越时间的束缚。在施工管理策略上,除了夜以继日工作之外,他们还采取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扩张工作面以及增加机械设备。

在攻坚决战阶段,我曾拟陆游和毛主席的词意,填了一首《卜算子?湘桂高铁鏖战急》:“海洋山界外,南岭自逶迤。已是万窕寒风卷,犹有铁龙驰。无意苦争功,奋进志未移。待到动车飞行日,斟酒莫迟疑。”

2013年12月28日,桂林至北京首趟高铁列车发车,广西步入高铁时代,在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率先结束了没有高铁的历史。

2015年,柳州火车站站房开始扩建,我见证了广西第二大型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成长。

2020年,柳州鼎华城项目开工建设,我见证了超高层建筑——鼎华城丽水江湾1号楼崛起在柳江北岸,尽显“我自披甲向天去,闲看柳江槛外流”的豪迈气概。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新的征程已经开始,唯有不断前行,方能直抵胜利。

作者单位: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