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报》

我校人文学子参与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

作者:朱榕  袁铭  陈委    
2025-04-15     浏览(40)     (0)

南京三名志愿者参与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并记录了整个过程。他们从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华鲟对长江家园的向往,并呼吁更多人参与生态保护。摘要:南京三名志愿者参与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记录了整个过程。他们从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华鲟对长江家园的向往,并呼吁更多人参与生态保护,守护生态长江。


本报讯 近日,南京市2025年 “春季护鱼”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暨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在鼓楼区下关滨江欢乐舞台举行。本次活动以“推进十年禁渔,共建生命长江”为主题,旨在通过科学放流中华鲟鱼苗,以实际行动唤醒公众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陈委、朱榕、袁铭三位同学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了此次活动当中,协助完成鱼苗放流及科普宣传等工作。

中华鲟,有“长江鱼王”之称。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自2017年至今尚未发生自然繁殖。春天是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命季”,也是非法捕捞的高发期。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实物、图解和互动讲解,向公众科普“禁渔为何禁”“水生生物有多宝贵”,以唤起大众对“水中大熊猫”中华鲟的关注与珍视。

3000多尾中华鲟被搬运到江边后,先“暂歇”在有换水水泵的人工水池中,待它们熟悉“新家”环境后,志愿者用浸湿水的“布担架”兜住中华鲟,通过搭建在江边的放生滑梯,把中华鲟放归江中。增殖放流,是生态补偿的一部分,也是一项系统性修复工程。通过放流行动,可以逐步改善水域生态结构,增强物种多样性,为“生态长江”注入新生命。人们期待这些放流的中华鲟,在未来某一天得以在长江中实现自然繁殖。

三位同学说,这次的中华鲟放流活动令人终生难忘。袁铭用镜头记录下了活动过程,袁铭说:“在等待放流中华鲟的过程中,我甚至感受到了中华鲟对长江家园的向往。”朱榕亲手将一条条中华鲟鱼苗放入长江,“当看着它们游向江水时,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陈委从搭建宣传展板到摆放布置长江江豚等水生生物的文创,感受到生态保护工作的严谨与细致,“我对自己成为这场生态保护行动的一份子感到无比自豪”。

在活动中,三位同学有幸采访到了南京长江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姜盟表示,“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及大学生参与到长江生态保护的活动当中,包括咱们南林人文院的同学,我感到很高兴。也希望你们用‘传播’的力量来更好地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守护生态长江,不仅靠执法铁腕,更靠全民觉醒,民众要共同把“水中大熊猫”牢牢记在心里、护在江中。而人文精神不仅是书本里的理论,更应该体现为民众躬身实践时对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江水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