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校报》

财经赋能 新质融合“语言 + 财经”人才培养模式

2025-04-11     浏览(24)     (0)

本文介绍了外国语学院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语言+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立德树人、分类培养、特色发展,通过教材建设、辅修方向、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培养具有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培养了1000余名优秀人才。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在国际竞赛和国家级奖项中表现突出。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具有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外国语学院积极探索,构建了“财经赋能、新质融合—‘语言 + 财经’人才培养模式”。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外语专业人才。

学院积极推动《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使用,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讲好中国故事”“外研社 ? 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等高水平比赛,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下,学院 1 名教师获 2024 年“北京市教育系统管理育人先锋”称号。

分类培养 特色发展

结合学院实际和学校优势资源,打造“语言 + 财经”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语言与财经类课程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外语专业人才,实现学院的差异化发展和卓越创新。学院的主要课程内容涵盖外语类基础课程、财经类基础课程以及外语与财经融合的专业课程。

开发课程 融合贯穿

开发外语与财经融合的专业课程,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增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影响力。学院现已开发特色课程 7 门,其中《财经学术英语》2020 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4 年获北京市高校优质教材课件,《财经报刊选读》2023 年获北京市高校优质教材课件,《财经时文翻译》《财经经典翻译》2023 年获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材建设 双能为标

在“语言+财经”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教材建设要以培养学生的外语和财经两种能力为标准,使教材内容和设计围绕提升学生“双能”展开。学院近年来出版以上述需求为导向的教材共 3 部;分别为《财经听译》(2019)、《财经新闻翻译实践教程》(2019)和《财经汉译口译基本功训练教程》(2023)。

鼓励辅修 方向为引

“语言 + 财经”复合型人才培养框架下,鼓励学生选择辅修金融或会计专业作为职业或学术发展方向。以 2023 届毕业生为例,59 人中 27 人获辅修双学位,其中经济学 14 人、管理学 13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 45.76%,居全校之首,为就业和升学拓宽了渠道。

创新方法 激发潜能

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学院尤其注重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财经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近年来,学院分别从语料库建设、译介与传播及国际传播能力等方面采用项目驱动教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运用外语进行沟通和协作,同时运用财经知识进行分析和决策,以此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目标导向 成效显著

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 1000 余名优秀人才。2022 年,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 近年来,学院本科生 6 人次获得国际竞赛一等奖、16 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89 人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 门课程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 门课程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件”,获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二等奖1 项;1 名教师获“北京市教育系统管理育人先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