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深圳市宝安区为明双语实验学校 - 《明志》

最亲近的“老师”

作者:九年(12)班  张艺骞    
2024-12-19    

十四年前的冬至,一个粗壮的男人小心地把我抱在怀里,满脸笑容。

有一次我和哥哥一起去商场添过年穿的新衣,两个屁大点的小孩儿花钱却大手大脚,四只手都提着塞满的购物袋回到了干净整洁的家中。夏天穿的背心,沙滩短裤甚至是根本穿不下的衣服都被我们随意地堆在房间。但这堆乱七糟的东西很快引起了爸爸的注意。于是,那天晚上我和哥哥挨剋了。爸爸妈妈给我们作了限制,什么时候买多少钱的多少个什么东西,一清二楚,像是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一样,虽然受到了限制,但却有了花钱的概念。从此之后,我们便养成了记账的好习惯。有一次,我打开爸爸的鞋柜和衣橱。除了几套正装外,清一色的衬衫和老北京布鞋,没有几件昂贵的东西。我才真正明白爸爸并不是抠门,而是希望让我们有好的价值观。爸爸的以身作责教导了我。

小学五年级之前,我和哥哥经常把家拆的不成样子,玩具到处都是,地板上又滑又黏的是我们乱喷的蜡。直到有一天,爸爸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一进门看到两个疯儿子,把家弄得跟战后废墟似的,被子和枕头掉下了床,一只袜子被挂在花瓶上,另一只却在书房里。他大发雷霆,问我俩为啥要这样胡作非为。我和哥哥狡辩道:不是有保姆吗?反正花钱请了她,为啥不用?爸爸听了更气了,命我俩立正站好,然后说:有钱不是胡作非为的资本,保姆奶奶的工作也是要被尊重的。我们乖乖地像保姆奶奶道歉,从此懂得了尊重别人是一种素质。

确实如此,只要爸爸在家,他就会亲自拖地、洗衣服、归置物品,爸爸用自身的行动教会了我要勤劳。

最亲近的爸爸成了我们最重要的老师,他用最平常的行动教会我们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