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北师范大学 - 《西北师大报》

追光者

——记甘肃省党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范圣予教授

作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丁润芝赵正杰黎永兰    
2025-04-15    


什么是光呢?是黑暗中的黎明、人生的理想,还是社会前进的方向?……我想,当我见到范老师的那一刻心中便有了答案。在2024年6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与范教授初见于西北师范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年逾八十的范教授精神矍铄、和蔼可亲。“没什么好写的,作为一个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事”,这是他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我们之间的气氛,与其说是采访,倒不如说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促膝交谈。但是范老师朴实的话语却如灯塔般吸引着我们,照亮我们的心田。

躬耕教坛,铸魂育人

谈起40余年的马列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教学生涯,范老师感慨良多:“我是安徽合肥人,1957年考上了当时的西北师范学院地理系,父母将我送上了前往兰州的火车,经过数十个小时的行程我终于到了学校”。从此,范老师开始了边学习边工作的大学生活。1960年夏天,学校从在读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中,选拔优秀生充实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刚从甘肃玉门实习回来的范老师就接到通知,要求到刚成立不久的政治教育系学习。范老师服从组织安排,怀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一边自学,一边随班听课,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他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单纯在课堂里学习,还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在1978-1979年间,范老师查万卷书、行万里路,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中国共产党英烈小传(第一集)》。该书于1980年11月成功出版,这是范老师从事党史专业、也是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科研成果。到1991年,英烈小传共出版了三集。

在1978-1999这二十余年中,范老师先后有《革命起义录》《解放大西北》《甘肃现代革命人物传》等著作陆续出版,有《工合运动探析》《党在甘肃的组织沿革》《政党制度的选择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结果》等论文也陆续发表。他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他也是全校公认的“好老师”。1989年他获得甘肃省“园丁奖”;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

退而不休,督学促教

“六旬习电脑,古稀获驾照;学习终生事,八十再弄潮”。这是范老师退休后写的一首《自勉》。他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党员,要发挥余热,为教育事业付出一辈子。范老师于1999年退休后,一直受聘在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一干就是十余年。完成这项工作后,又被新成立的学校旅游学院聘为督导。每当院校组织学生和青年教师开展活动时,他时常来到现场与年轻人谈心,从学术探究到教学方法,从理想抱负到柴米油盐,谈他这一生是如何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成长起来,如何在西北师大接受教育,如何一步步在学术上、思想上逐渐成熟,范老师倾情传授,大家也如获至宝。

在1999-2013这十余年间,退休下来的范老师不仅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且也展现出一种不服老、敢于向岁月挑战的豪情壮志。时值国家大学公共课教材编写和课程改革关键期,范老师响应国家号召,全身心地投入到马列主义公共课的改革之中,主持甘肃省大学公共课教材编写及修订、印刷、发行等诸多工作。一共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七本教材,先后各修订三次,三个版本,其中《毛泽东思想概论》是范老师做主编之一。这套教材发行多年,重印多次。2004年他主持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深化改革试验”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以实为本,深化研究

早在1986年,范老师曾出版过7万余字的《罗云鹏传》,该书出版以后,就受到多方人士的关注,先后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2019年,范老师又受七里河区委党史办的邀请,编写罗云鹏传。这为范老师补充原来资料的不足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为了真实全面地刻画罗云鹏,范老师曾去山西运城对烈士的妻子樊桂英、女儿罗力立以及他的生前好友、战友们进行了多方采访,还原历史事实,最后巧妙用笔,将那些红色文化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使人民群众与那段光辉历史产生强烈共鸣。2020年12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河在召唤——罗云鹏传》一书,这是范老倾力挖掘甘肃红色文化精髓的又一力作。范老师说,他是被罗云鹏一家的苦难经历所打动,是带着感情写的这本书。另外,范老师在2007年还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第一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编纂工作。范老师承担第三编(抗日战争时期)的撰稿任务,历时一年有余,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范老师始终遵循着“诚信做人,认真做事,自强不息,任劳任怨”的人生信条,像一个追光者,矢志不渝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范老师书生意气,勇挑教育报国重担;百年风华,心系青年学子成长。他的人生信条也指引着我们,向着心中的那道光奔去!

自强不息永奋蹄,诲人不倦总相宜。让“五老精神”的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愿我们的奋斗精神薪火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指导教师:张夏晖李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