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安培华学院 - 《西安培华学院报》

双向奔赴:“这是最冒险也是最正确的抉择”

2025-04-17     浏览(16)     (0)

培华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的生动注脚,王仓红在科研前沿深耕不辍,课堂革命让战略课长出“人间烟火”,与学校共生进化。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在规模和质量上显著跃升,凝聚各方力量,为培华学子带来更前沿的知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机遇。


在科研前沿,领军人才正全力突破技术壁垒,在三尺讲台,海归博士将国际视野注入本土课堂,在实验室里,青年学者用交叉学科思维破解产业难题...... 这些鲜活的案例背后,是培华独创的“事业合伙人”制度在发挥作用,是“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的精准运作,这是一场培华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是梦想与机遇的完美邂逅。

王仓红,这位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管理学博士,是会计与金融学院的一名专任教师,在《卫生经济研究》《循证护理》《Renewable Energy》《Resources Polic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20余篇论文,出版合著2本,还受邀担任JCR一区期刊审稿人,他不仅在卫生经济与政策、能源经济与政策、绿色技术创新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故事,是培华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的生动注脚。

科研探索:在前沿领域深耕不辍

近日,王仓红作为第一作者在SCI顶刊《Energy》发表研究论文《Mitigation of carbon footprint in hybrid vehi?cle- dominated distribution systems via P2G technologyand virtual assets》(《通过 P2G 技术和虚拟资产减少以混合动力车辆主导的配送系统中的碳足迹》),标志着西安培华学院在能源经济与低碳技术创新领域再获国际认可!该期刊位列JCR分区一区、中科院分区一区Top刊,2024年影响因子9.0,彰显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与行业影响力。

这一成果背后,是一段充满汗水与坚韧的科研征程。王仓红对科研有着近乎严苛的自律。他给自己立下“军令状”:每年至少产出一篇高质量文章。为达成此目标,他将任务节点大幅提前,要求自己至少提前一年半完成3-5篇成稿。“被拒是常态,大修更是100%,但是做科研就得有耐心。”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话,背后是他对学术的执着坚守。

课堂革命:让战略课长出“人间烟火”

十年 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培训师的生涯,为王仓红积累了深厚的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教学功底。在培华的教室,王仓红总能把抽象概念变成可触摸的故事。面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晦涩难懂的课程,他总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讲到“目标管理”时,他化身导演,将学生分成研发、营销、售后小组,用某医药科技公司真实案例编排商战情景剧。“当看到学生们为模拟董事会争得面红耳赤时,我知道,知识的种子正在发芽。”

双向奔赴:学者与学校的共生进化

“选择培华,是我学术生涯中最冒险却也是最正确的抉择。”王仓红深情吐露心声,他的成长之路,与培华这片教育沃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虽说培华是民办大学,但其对人才的珍视超乎想象。自踏入校门那刻起,优厚的科研激励政策、工作沟通的高效及时响应、人性化的教学规划安排,如同为他量身打造的成长摇篮,营造出绝佳科研生态环境。而王仓红仅仅是培华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的一个典型。一批又一批如同他这般怀揣热忱、身负才华的学者,在教学科研一线发光发热、挥洒汗水。

学校紧密贴合学科发展需求,大刀阔斧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一方面,不断雕琢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引领人才队伍在规模上合理扩张,质量上显著跃升;另一方面,秉持“事业合伙人”的广阔胸襟,抛出诚意满满的橄榄枝,围绕人才的所思所想所需,全方位打造贴心服务,凝聚各方磅礴伟力,让人才工作在稳健中向好、奋进中提质。

每一位高层次人才的加入,都为培华学子们带来了更前沿的知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机遇。这不仅是对百年培华教育初心的坚守,更为学校积淀深厚文化底蕴,百年培华,因传承而恒久,那些在晨雾中与学生共读的身影,在深夜实验室里不熄的灯光,终将沉淀为培华精神图谱中最动人的篇章!

文/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