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报》

纸上春秋

作者:城电23-1胡哲宾    
2025-03-31     浏览(90)     (1)

      我是个相对比较“宅”的人,若非必要,几乎不与别人作过多交流。业余时间,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旧书市场。我喜欢淘换旧书看,一来是因为旧书便宜,二来则是因为喜欢读旧书时萌生的那种与历史对话的穿越感。

      记得那是在一个暮春的午后,旧书市场如往常一样飘着樟木箱的香气。我在斑驳的藤箱底发现一本羊皮封面的书本,它的装帧方式与其他书本区别很大,所以很显眼。我抬起箱子角,将书本抽了出来,才发现这是一本侧边铜锁扣早已锈蚀成墨绿色的无名日记本。这本日记看上去很有年头了,轻轻翻开它,用指尖触碰扉页,泛黄的纸张上霎时扬起无数细小的尘埃,仿佛岁月打了个轻盈的喷嚏。

      纸页上的墨痕深浅不一,像古树年轮般镌刻着时光的密码。最初的笔迹歪斜如蹒跚学步的孩童,稚拙地记录着某个仲夏的邂逅:“在忍冬藤缠绕的篱笆下,我遇见了折翼的云雀。它琉璃般的眼珠映着天空的碎片,绒毛间渗出的血珠比石榴籽更艳。”字里行间跳动着未经世事的纯真,让人想起童年时总爱把受伤的蝴蝶收进火柴盒,用雏菊和露水搭建的疗愈所。那些被体温焐热的恻隐之心,原是生命最初的微光。

      随着纸页翻动,墨色渐深,字迹开始有了棱角。“月考榜单像张苍白的判决书,母亲眼角的失望凝成霜花。我在操场角落数了整夜星星,直到启明星刺破雾霭,才惊觉泪水早已洇湿校服前襟。”这页纸显然被反复摩挲过,边缘微微卷曲,仿佛能触摸到少年将自尊揉碎又拼凑的轨迹。那些在成长暗夜里独自泅渡的孤独,终将成为破茧时的养分。

      当紫藤花再度垂落成瀑的时节,纸笺染上了玫瑰色的光晕。“她捧着《追忆似水年华》走过图书馆的回廊,发梢扫过书脊时,惊起满室文字化作白鸽。”字迹在此处突然变得谨慎克制,每个顿笔都藏着欲说还休的心事。那些在借书卡上刻意重叠的姓名,自习室里隔着三张桌椅的凝望,都是青春特有的抒情诗。直到某页被水渍晕开的字句泄露了结局:“誓言碎成满地玻璃碴,我们却固执地赤脚起舞。”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原来竟是同根生长的并蒂莲。

     我轻轻抚过这些深浅不一的刻痕,突然明白这张纸本身就是最动人的隐喻。那些被泪水洇染的皱褶,被阳光晒褪的墨迹,被指纹摩挲出的包浆,都在诉说着生命的完成态。我们何尝不是行走的纸页?童年是便于着色的水彩纸,青春则是易于挥毫的洒金宣纸,成年后就又变成了稳定厚重的压纹卡纸,每种质地都忠实地记录着光阴的笔触。

      暮色渐浓时,我将日记本放回了原处。街角面包店飘来新烤的香气,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抱着书本笑闹着走过,他们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像正在书写的新故事。或许在某个雨天,当后来者再度翻开这本日记,会从这些斑驳的字迹里,看见所有年轻灵魂都曾经历的生命史诗——那是每个生命对存在本身的庄严注脚与深情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