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来姝君)4月4日,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力学研究部正紧张有序地开展克深24、博孜19两个气藏和满深FI17断裂带及周缘的四维地质力学建模工作,为气藏水侵机理认识、水侵通道刻画和新井井位轨迹优化、井壁稳定性分析提供工程“甜点”预测。
今年以来,地质力学研究部直面库车山前天然气藏水侵、台盆区鹰山组深井钻井复杂等挑战,积极开展跨界融合,借前沿技术交流激发灵感,推进多学科协同、一体化攻关,搭建育才平台,锻造复合型科研力量,为破解行业难题注入强劲动力。
前沿碰撞,技术互通激发科研灵感。地质力学研究部与中国地震局、斯伦贝谢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地质力学前沿技术交流会,探索破解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难题的新路径,为科技自立自强和多学科协同创新蓄能。交流会上,斯伦贝谢公司展示在地质力学建模、智能压裂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多尺度岩石非均质性刻画、AI驱动的高精度动态油藏描述与建模方法等,为解决塔里木盆地超深油气藏开发难题提供了全新视角。国家地震局专家分享基于天然地震监测资料评估动态地应力场、助力油气田开发研究的技术进展。通过搭建高端平台,科研人员了解了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趋势,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借鉴。
多学科协同,一体化攻关破解行业难题。面对超深层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技术瓶颈,地质力学研究部鼓励跨学科攻关,整合了地质、地球物理、地质力学、油藏工程、数学建模等多领域资源。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实现对超深复杂油气藏的“高清画像”,为提升油气勘探的成功率和开发效益寻找新的技术路径。此次国家地震局提出的利用断层活动监测数据与油气开采关联性研究,凸显了跨界融合的实践价值,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育才强基,锻造复合型科研创新力量。地质力学研究部内部常态化组织学术交流,各专业之间相互分享,打破专业壁垒,激发思维碰撞。建立周会科研进展成果分享制,科研人员相互交流科研进展、收获与新发现,在思维碰撞中突破技术瓶颈。鼓励青年员工走到前台,参与油田级工作汇报,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同时,与高校深度合作,联合开展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