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陈杰)4月6日,博大采油气管理区博孜处理站(博孜油气运维中心)正在开展低压排水采气流程建设,为博孜气田持续稳定生产创造条件。
博孜气田是典型的“三超”气田,地质情况复杂,流体介质多样,砂蜡垢堵是气田开发面临的一大难题,井站生产过程遇到的系列问题也逐渐显现。对此,管理区抢先抓早、协同高效探索博孜气田的开发举措,持续做好气田的稳定高效开发。
精准施策靶向调节,打好稳产增产持久战。博孜区块目前有生产单井52口,为对每口单井的“健康状况”都了如指掌,管理区针对性编制单井分级管控方案,实现全生命周期精准调控。针对博孜24断块等重点区域,定期做好取样分析、计量核准、参数监测,掌握单井生产状况。对于博孜15等低压单井,持续挖掘可用储能,利用单井低压释放、处理站集中增压的手段,持续提升单井采收率。
推进集输管网完善,打通气田开发输送“大脉络”。由于开发形势的变化,博孜区块存在“东高西低”的局面,即东部片区产能高、温度高,一度出现集输管线超流速运行的情况;而西部片区产能低、温度低,出水形势逐渐加剧,但却无输水管线的状况,导致开发失衡。对此,管理区一方面积极组织东部集输干线切改,实现了集输系统“增容降速”,另一方面组织西部低压排水管线建设,为低压低产以及出水单井提供生命通道。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做好井筒地面流动性“双保障”。面对蜡堵顽疾,管理区近年来引进各类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构建起“防、治、控”一体化的综合治理体系。引进管缆加热设备,在井下1500米的深度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热提温,保障了井筒段不结蜡,推进井筒流动性保障,目前该技术已在博孜6口单井运用。同时,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博孜区块引进经过改造的电真空加热炉、电磁加热器以及电加热毯等,替代了传统的燃气真空加热炉,既保障了井筒和地面流动性,也降低了传统燃气消耗所带来的碳排放,井站运行更加清洁环保。
数智化应用辅助生产,助力气田智能化运行“长稳优”。管理区通过对智能气藏、智能井筒、智能管网、智能站场四个模块进行整合分析,结合现场实际工况导入准确参数,形成了一套藏井管站综合分析机制。同时利用自动化巡检设备和AI分析技术,提升巡检效率,确保数据准确性。通过预测性维护和故障诊断,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减少设备停机时间,优化生产流程。积极引入无人机和AI算法,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鼓励员工参与数智化应用的培训和实践,提升整体创新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保障气田的稳定高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