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晓庄学院 - 《南京晓庄学院报》

戴厚祥: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2025-03-31     浏览(14)     (0)

这篇文章讲述了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戴厚祥的成长经历,他从教师到校长,不断拓展小学数学教师的价值空间,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断追求卓越。他坚信教师的价值不在于地位有多高,而在于每个人在自己的不同岗位上不懈拼搏,发光发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篇文章着重强调了教师的教育信念、持续学习、卓越专业水平、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素养。他希望将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不断放大,以此助力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他的教学故事和精神面貌引人深思。


“哪些同学最愿意做老师?想把教师作为终身职业的举手。”20世纪90年代初,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一堂文学课上,两位同学坚定地举起了右手。多年后,这两位学生成长为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其中一位就是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学院的前身)的1991届校友、现江宁区教研室副主任戴厚祥。近30年来,他亲历了乡村小学老师、校长、江宁区教研员、副主任等与小学数学教育有关的重要岗位。他用持续学习和不懈追求践行着少年时的志向,不断拓展着小学数学教师的价值空间。

少年立志,将教师作为终身职业

戴厚祥出生于教师家庭,父亲也是位小学老师。1988年,他如愿考上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普师班。但真正立志将教师当作终身职业,还是源于晓庄班主任的“常老师之问”。

自称“不是特别喜欢写作文,但写论文有感觉”的戴厚祥,获得的自信来源于晓庄读书期间的文学老师常秀华。“常老师让我们写周记,一周写一篇。写得好的地方,常老师就用红笔圈出来,还会针对性地写评语。我有几篇周记中,红彤彤一片,除了红笔圈划处,还有比周记还长的评语。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的周记写得越来越认真,文章写得也越来越长。在常老师指导下,我还读了许多优秀的小说和杂志,写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戴厚祥认为,一位优秀专业的老师应该是富有创新力的,而他拥有的这份自信和底气则来源于晓庄读书期间遇到的美术老师、也是画家谭红屏:“她从不批评我们,而是经常找出我们的作品独特之处夸我们。有次我写了两个美术字———青春,在炭黑钢笔素描基础上加了简笔画在里面。谭老师看到后当即就给予充分肯定:‘有创意,不拘于形式,不受老师模式影响很好。’”

毕业时,他成为实习小组中唯一的试讲老师,取得了首次讲课成功。那是他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老师收获的第一份自信。“三年级师范实习时,我和班上20名同学前往南京市明瓦廊小学实习,语文、数学学科各实习20天。由于我的课文朗读、教材解读、板书设计等基本功过硬而被指导老师发现。作为优秀学员代表,我被推荐面向全体同学和全校语文老师上了堂试讲课。”

就这样,带着满满的收获和自信,踏出晓庄学校大门的少年戴厚祥开启了教师人生的新篇章。

临危受命,开启教师成长之路

1991年8月,毕业后的戴厚祥回到家乡的村小———江宁县铜井乡新民小学当了两年小学语文老师,语文成绩在全镇统一检测中位居前列。期间,他还获得了乡村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初出茅庐的戴厚祥很快得到了江宁县铜井乡中心学校领导们的注意。1993年7月,中心学校正缺专攻数学竞赛的数学教师,戴厚祥临危受命;面对这份挑战,带着兴奋和忐忑的心情,他利用整个暑假重温了《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学理论》等书籍。1995年南京市组织的全国“华杯赛”复赛上,他集训辅导的林俊同学在县里一百多名数学精英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县里唯一的全国“华杯赛”一等奖(即复赛第一名),这成绩在铜井乡的教育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在众人的期盼和激励中,戴厚祥开始第二届“竞赛辅导之旅”。“我挑选了5名同学进行新一轮竞赛辅导。为了便于离校较远的两名学生安心学习,我就把学生带到家里同吃同住,不收一分钱。每天吃完晚饭后的7:00-10:00,我们就都围坐在家里小桌子旁做题、解题、讲题。为了增强学生实战练习,我便拿出工资去南京买了竞赛书籍送给学生们。”1997年4月第五届全国“华杯赛”结果显示:江宁全县共有5人获一等奖。而戴厚祥辅导的学生中两人获得了全国“华杯赛”南京赛区一等奖。这一年,他被评为“江宁县铜井乡青年教学标兵”;年底,又被评为“南京市优秀辅导教师”“全国华杯赛优秀教练员”。

两届竞赛教练的成功经验,为戴厚祥后来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自信。他相信:竞赛能做好,其他也能做好。1997年调入江宁县新区小学(现为南京市百家湖小学)的戴厚祥,在时任校长的指引下开启了专业成长之旅。“他送给了我一本绿色封面的‘教海探航’十周年精选本,这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我都用心地读过、悟过、品过。1998年,我撰写了自己的第一篇教学论文《创设思维情境,优化思维品质》获得了全省二等奖。这篇文章使我踏上了教育科研的幸福之路。”1999年,他撰写的论文《创设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获得江苏省二等奖第一名,他取得了与著名特级教师李烈、华应龙、王一军等现场作课的零距离学习机会。2003年,他撰写的论文《临场开发原汁原味的生成性资源》获得了数学学科类一等奖第一名。作为获奖代表,他应邀面向数千名同行上了堂主题为“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数学现场公开课,广受好评。此后,他成为众多省级论文的获奖“专业户”和公开课嘉宾。

在论文科研硕果累累同时,戴厚祥从未停止过教师的基本功的修炼。1999年,工作8年的他就获得了江苏省现代小学数学赛课一等奖第一名;2003年南京市教研室组织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他执教的“小数乘法”一课获得一等奖第一名;2014年获评江苏省特级教师之前,他先后获得过5次江苏省赛课一等奖。他的《生态结构化教学———小学数学教与学新路径》荣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他带领团队做的江苏省教学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建构主义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态结构性教学实践研究》顺利结题。其间他通过大专自考、本科自考,并获得了学士学位;任校长期间,他也不断深造并顺利取得了教育管理硕士学位。

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如何平衡好学习与教科研的时间?戴厚祥直言:“其实就是将别人休息的时间用来做该做的事:静下心来写文章,写培训方案等。”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座右铭的戴厚祥始终认为:教师的价值不在于地位有多高,而在于每个人在自己的不同岗位上不懈拼搏,发光发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35岁的戴厚祥被江宁区教育局调入到东善桥中心小学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5年的辛勤付出和汗水浇灌,学校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教学质量在全区乡镇学校中名列前茅;特别是“家长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南京市优秀家长学校,为此安徽省教育厅还组织人员参观学习。2014年,作为校长的他被南京市教育局、江宁区教育局推荐参加并当选了江苏省小学数学学科特级教师。

戴厚祥带领的团队成员多次在南京市教研室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和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自己凭借8篇核心期刊论文、3本个人专著、5个省赛课一等奖和50多节省市级公开课参评,他一次性通过并获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称号。他有爱心、有情怀、有抱负,除了负责江宁全区60多所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的成长外,还成立了江苏省乡村教育联盟、江宁区乡村教育联盟。经过近6年的发展,这个联盟形成了拥有近80所小学的教师成长共同体。通过共享试卷资源、公开课资源和专家讲座资源,助力更多乡村小学教师专业的成长。“每当看到青年教师在公开课舞台上的表现时,喜悦感、成就感油然而生,我能听到竹子般拔节生长的声音。”

从2019年起,戴厚祥连续3年担任江苏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里学员都是全省最好的业务尖子。借助这一平台和高校资源,整合专家资源,工作室成员们的专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他还主动要求去乡村小学代课,每周给学生们上几节数学课,觉得很充实。“和学生们在一起真的很快乐,我一直以自己是小学教师而自豪,我一直以斯霞、李吉林等老师为偶像,学习偶像们用充满生机的活力和创造力将小学教师这份职业的价值不断放大。”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戴厚祥深情地说。

供稿 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