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稚的少年幻想着未来的诸多美好,梦想着未来的某一天自己将在社会上大展宏图,以此实现人生抱负。然而岁月流逝,少年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的大人,自己的旅途已经走过大半,现实的压力令他们喘不过气。当他们回想起自己少年时的一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不知是否会轻笑一声。
他们已经迷失在了自己的道路上,不知终点,也不知起点,就像是身处迷宫之中,无法自拔。待到老年在寻归途,往往徒留遗憾。而归途不仅是一个人最终的结果,更是一种内心状态。
绝大多数人认为,归途是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最终的归属之地,它象征着一个人的结局,也是一个人内心中最理想的神圣之地。但事实上,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归途,他们都迷失在了寻找归途的路程之中。有多少贪官污吏倒在了权利与金钱交融的官场上;有多少文人墨客输在了无数的诱惑与青史留名上;有多少商业精英跪伏于名利与无尽的欲望中。归途是平凡的,也是神圣的,它是贤者的梦想之境,亦是人世间最普通的一角。
其实归途更是一种自身修养的内心状态,它蕴藏在宁静与和平之中,平凡与向往之间。东晋的陶渊明亦是如此。年少时的他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了寡言少语、厌恶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这也导致他成年后在官场上诸事不顺,几转波折都是小官。在官场之中他早已厌倦了功名利禄与阿谀奉承,直到四十一岁,他彻底无法忍受这个污浊的官场,辞官而去。从此,他返回故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此后的生活中,他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饮酒,写诗。他归田后的二十多年,是创作最丰富的时期。这也使他成为了中国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陶渊明的一生看似平淡,却因精神的伟大而流芳百世。他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归途,使他得以重获新生。也许人们的归途并非是终身荣华富贵,也许只是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
人生何处是归途,归途就在人心中;心想何为归途,归途就在何方。如今的时代,风云电转,时代的潮流滚滚而来。少年人应当怀梦想,不忘初心,寻找自己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