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理工大学报》

绩点4.26!保研上岸!她用时间证明一切!

作者:秦鹏  曹书婷  李晨晨    
2025-03-31     浏览(77)     (1)

刘红玲是会计学专业2021级学生,现已保研到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学专业。她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并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在保研路上,她坚持、相信自己并成长,最终成功上岸。


刘红玲,中共党员,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21级学生,现已保研到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学专业。在本科就读期间,刘红玲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校礼仪队队员。前三年平均绩点高达4.26(1/137),大多科目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高等数学》99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8分、《高级财务会计》98分、《统计学》97分、《中级财务会计》97分、《计量经济学》97分、《线性代数》96分、《管理会计》95分、《生产与运作管理》94分、《金融学》91分、《金融市场学》91分。她曾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级 “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连续两次获得校级 “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获2023年校级 “优秀三好学生标兵”和 “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在学科竞赛方面,刘红玲曾在 2021年获第五届“亿学&新东方乐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及综分能力大赛省级三等奖,2023年获正大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校级二等奖,同年获第十三届金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级二等奖、校级特等奖和最佳创业奖。

下面,让我们了解刘红玲在安理的成长故事。

“精心付出,高分是时间的答案”

会计学专业所学习的科目是繁杂且琐碎的,各个科目之间的内容有时也会互相兼容,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汲取其中的知识。尽管如此,刘红玲仍在通识课和专业课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屡次高分的背后是刘红玲的 “独家秘方”———针对性学习。正如她所说 “学院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很多,我是转专业到的会计专业,还需要补修部分课程,课程就更多了。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会有针对性的学习,对于核心的专业课以及感兴趣的课程在平时会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而在针对性学习的背后,不只是对于不同课程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还有高效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的时候,我会注重自己的效率,既然决定坐下来学习,就不要浪费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断地输入、内化、输出知识。”

刘红玲以 《中级财务会计》和 《统计学》为例详细地分享了她的学习方法。

对会计专业的同学来说, 《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对于刚转专业的刘红玲来说,没有基础课程的铺垫,学习起来是困难的。 “尽管上课时,思维一直跟着老师走,我能容易地理解那些繁复的专业知识,但当下课之后,便不知道上课时讲了什么,冗杂的知识如同一团乱麻。”回忆起这门课,刘红玲最深的印象便是如此。“因此我会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按照老师的思维认真做笔记,课后我会对上课时的笔记进行整理复盘。在每一章结束之后我都会做一个章节的思维导图。这不仅是为了当时能够更好理解知识点,串联知识点,也是为了复习时可以更加容易地回想起一章节的内容。”一门课,一个学科,就是由许多个知识点连接而成的网络。 《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中便有很多容易遗忘和混淆的细小的知识点,而一张张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如同叶脉一般串联起各个知识点,帮助刘红玲明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好地掌握这门课。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努力终究会得到回报。最终,她在这一门课程中取得了近满分的好成绩。

《统计学》与 《中级财务会计》不同,这门课数学知识占比大,需要更多的计算,数学公式比较多,各个公式的作用也不一样,容易混淆。对于侧重不同的课程,刘红玲会 “因地制宜”,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 “我会把数学公式单独整理,进行比较,更好地理解各个公式的作用。此外,我还会选择做习题巩固,包括课本上的例题,课后习题等。”在做题时,刘红玲特别提到了课本例题的重要性。“课本上的例题虽然简单但都十分经典,学习数学类的课最忌讳不动手写,看着答案挺简单就以为自己会了,但当自己真正动手去写的时候就会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不管多么简单的题目我都会自己动手去写,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一张张的笔记布满了公式,一张张的草稿纸上全是计算过程,这是她努力的痕迹,也是她取得97分的高分成绩的致胜法宝。

“压力鸿涌,我以毅力作舟,

穿越风暴,驶向成功的彼岸”

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刘红玲很喜欢听着音乐沉浸式跑步,这会让她只专注脚下的路,从大汗淋漓的跑步中获得快感,也让她在紧张的学习中获得短暂的放松。通过跑步刘红玲也提升了自己的身体素质,体测成绩也有了进步。此外,刘红玲还喜欢看一些经典的老电影。如: 《绿皮书》 《控方证人》 《十二怒汉》《阿甘正传》 《肖申克的救赎》等。 “我往往能从这些经典的影片中体会到不一样的世界,而且看一部电影两个小时,刚好能从繁重的课业中短暂放松一下,”刘红玲说, “这个方法是她从高中延续下来的习惯并长期坚持着,得于她的高中老师。除此之外,她还通过外语电影培养自己的语感,受益匪浅。”

而在关于学习和竞赛的问题上,刘红玲有自己的理解,“对于致力走保研道路的同学,绩点应该排在首要位置,但竞赛经历也不可或缺。”刘红玲告诉笔者。在学有余力时,刘红玲积极参加所学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尽量在每一个高含金量的学科竞赛中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刘红玲参加的众多竞赛中,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参赛队伍组建时间是2022年,还处在疫情时期,队员之间的交流受到了严重影响。返校后大家面临着各自的考试,等考试结束后,距离校赛比赛结束仅仅剩下一两周的时间,但刘红玲和其他组员在队长的带领下,一起确定了选题具体内容和具体方向,然后开始分工协作,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完成了项目计划书的初稿。对于 “三创赛”,刘红玲最感谢的是荀守奎老师。 “由于我们三个都是初次参加比赛,做出来的东西也很稚嫩,这个时候我们的带队老师———荀守奎老师帮助我们一起完善项目计划书 《沁畲,茶文化守护者》。我们最后赶在截止时间之前提交了一份还算完善的项目计划书。”在菌守奎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团队的共同分作努力下,刘红玲所在的团队成功在获得了校赛持等奖的同时拿到了晋级省赛的资格。

筹备省赛的过程中,刘红玲和队友们在老师的帮助和耐心指导下,不断修改和打磨项目计划书。由于省赛初赛采用线上评选模式,为了更好的展示团队风采,院里特地给他们安排了会议室,专业的录像和收音设备。这次比赛也让刘红玲成功突破自我。 “在省赛汇报的准备阶段,我们团队的学业课程紧张且面临结课考试,而且团队三人都没有大型比赛的汇报经验。”在团队成员的综分考量之下,刘红玲接下了成果汇报这一艰巨的任务。 “一开始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声音都是颤抖的。但队友们一直鼓励我,我也不断地熟悉PPT,争取呈现一个完美的汇报结果。”刘红玲回忆道。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队友的鼓励和耿家营老师的指导下,省赛汇报取得了圆满成功,团队也取得了省级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一 “零”的突破,也为刘红玲的保研之路铺下了基石。“斩万难,终得见春山”在竞争激烈的保研选拔中,刘红玲凭借出色的成绩和丰富的竞赛经历脱颖而出。

如何成功保研上岸刘红玲就 “面试”这一过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一步就是在众多保研的同学中脱颖而出获得面试资格,第二步是在前去面试同学中做到脱颖而出。”在大三下的暑假时,刘红玲参加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6所学校的线下夏令营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5所学校的线上夏令营,但众多学校难免会有面试时间冲突的时候,这就需要刘红玲谨慎判断,有所取舍。比如在预推免的时候接到了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和首都经贸大学的面试通知,但因为和别的学校时间冲突,再三考虑之后刘红玲拒绝了面试。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在谈到面试经历时,刘红玲说: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由于各个学校的教学特点与考核重点的不同,平时的基本功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那些重要的核心专业课,核心的知识点要牢牢掌握,还可以参考对应学校往年考研复试的面试流程和考核内容。但即使复习的很全,难免也会碰到不熟悉的知识点。遇到这种情况,刘红玲的方法是尽量联系其他的知识点,大方承认自己对该知识点的不熟悉并承诺后面会加强学习”,展现自信和从容,不让面试冷场。虽然网上也有很多保研经验分享,但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实践了才会出真知,才能总结出属于自己的面试经验。“保研面试会遇到很多厉害的人,要始终要相信自己,不要因为一个面试的失利而否定自己。”刘红玲谈到。在预推免那一两周,她一直都在外面奔波进行面试,心理和生理上都差不多到达了一个极限,但好在苦尽甘来。当查到被中国海洋大学录取的那一刻,她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她也终于得以修整自己的身心。在漫长的黑夜中,每一颗坚持的心都在默默的积蓄力量,直到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那一刻,所有的等待与努力化作了甘甜的果实,证明了苦尽甘来的真谛。

刘红玲用三个词———坚持、相信、成长,总结了自己的这四年大学时光, “我始终相信人生的每一段路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所以坚持你所坚持的,相信自己,然后在最好的年纪肆意生长。”在保研的路上,刘红玲一路披荆斩棘的走来。她说: “如果选择了保研这条路就尽全力去做,可能有的时候你会迷茫会焦虑,但过往的每一步路都算数,总有一些坚持会从冰封的土地里开出花来。这是一场长达三年的持久战,我们必须坚定自己的内心,努力走好每一步,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故事的结尾,期待刘红玲在未来的路上,迎着初升的暖阳,纵马踏花向前,乘风破浪书写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