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怡,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2024年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地质标本鉴定)团队一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团队二等奖、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一等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黄诗怡无数奖项的背后,是她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与努力。
黄诗怡在学业上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总绩点为3.88,90分以上的必修课多达20门。她的高效学习得益于成熟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是她多年来保持的习惯,课中,她是积极思考、勇于提问的活跃分子,课后,亦是将图书馆和自习室当成“第二战场”,及时、多次地复盘,让她得以充分地记忆和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名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她主动选修了地质英语课程并以97分高分通过,“这样能提升我在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未来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黄诗怡说道。
黄诗怡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还竭力抓住每一次深入学习的机会。她最爱看的还得数地质纪录片了,除了能直观地看到许多地质现象,更显著提升了专业领域的语言组织能力。黄诗怡还参加了第五届国际古地理会议,在会议上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她的视野。
大一时,一次偶然的学长经验分享会,为黄诗怡的大学生活打开了新篇章。不仅是受到学长学姐言语的触动,也是渴望借助竞赛实现自我突破,她毅然踏上了学科竞赛的道路。
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中,黄诗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她擅长的领域是搜集和整理资料,但竞赛的人数限制使她不得不变得更具综合性,承担一些并不拿手的任务。相比推辞和退缩,黄诗怡选择进行扩充学习,她迅速调整好心态,制订计划弥补自身不足,同时积极向导师和队友请教。在这个过程中,她结识了志同道合的队友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她认为团队的成功,关键在于成员间可以彼此督促,相互进步,而她很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群伙伴。
在制定备赛计划时,黄诗怡更倾向于设立短期目标,这样不仅方便将任务精确地落实到每一天,更能从中获得即时的反馈和激励。
备赛的日子充满了艰辛,面对繁多的资料和复杂的任务,黄诗怡也曾感到力不从心,每当放弃的念头在心头萦绕时,她总会在安静中平视自我,回顾参与竞赛的初衷,随后带着更新的勇气和坚定再次出发,重新投入紧张的备赛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诗怡与团队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地质标本鉴定)中荣获团队一等奖,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地质技能综合应用)中获得团队二等奖。颁奖那天,接过证书的瞬间,过往的汗水悄然化为前行的力量。
在忙碌的学习和紧张的备赛压力之下,黄诗怡也深知平衡生活、课业与竞赛的重要性,她凭借着出色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执行力,巧妙地在三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她将每天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在不干扰课业的前提下筹备竞赛,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会给自己留出适当的休闲时间,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与朋友们聊聊天,缓释压力。她认为,只有处于良好的生活状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竞赛中。
在面对需要长时间完成的任务时,她也会有感到疲惫或怠惰的时候。每当察觉到自己状态下滑,她会适时停下手中工作,在校园一角散步调节心情,或进行冥想来整理思绪。通过这些方式,她能让自己重归平静,找回前进的动力。同时,她会阶段性审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按照现实情况及时地做出调整。
黄诗怡并不只满足于如今的成绩,而是着眼于规划未来,她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希望在科研领域深耕细作,接触到更深入的知识,参与更前沿的科研项目。在更远的未来,她希望能从事偏研究性的工作,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黄诗怡,一位在地学领域逐梦前行的“岩语者”,用坚定的执行力回应了自己对于学科的热爱,她将继续不断磨砺自己,向着自己所期盼的人生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