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黄山学院 - 《黄山学院报》

深耕志愿厚土 传递温暖力量

——访信息工程学院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

2025-03-31     浏览(44)     (0)

2025年3月17日,黄山市歙县璜田乡林业站门前人头攒动,村民们带着故障家电早早在此等候。电风扇、电饭煲、电水壶、吹风机、电磁炉等各式各样损坏的电器,将林业站大厅堆得满满当当。他们翘首以盼,等待着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家电维修队的队员们为自家的“老伙计”来一场精准的“把脉诊断”。

一辆大巴车缓缓驶过蜿蜒山路,稳稳停在林业站门前。车门打开,家电维修队的队员们迅速下车,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志愿维修工作中。维修现场秩序井然,家电登记、损坏原因排查、标签序号张贴、维修操作等环节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与此同时,志愿者们还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一遍又一遍地为村民们普及家用电器的使用常识,讲解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而这,仅仅是这支家电维修队20年志愿服务征程中的一个小小片段。一直以来,他们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队伍简介中写下的庄重承诺:“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温暖人心的服务情怀,在新时代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动人篇章。”

20年风雨兼程10年“百村千户”行

我校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学校各类社团活动,致力于引导社团在丰富课余兴趣的同时,主动服务社会,推动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用专业所学回馈社会、帮助他人。信息工程学院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正是秉持着这一理念组建并发展壮大的。

2005年,学校汇聚了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自动化、机械等多个专业的学生志愿者,组建了家电维修队。自此,这面志愿服务的大旗在一届又一届学子手中接力传承,至今已有20个年头。20年来,他们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贴心的家电维修服务,还将温暖传递到校外。2015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百村千户”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队员们带着专业工具和满腔热忱,走进社区、深入乡村,把维修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平日里,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轮流值班,为师生解决电器故障。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夜晚,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队员们坐在工作台前,手持小号螺丝刀,小心翼翼地拆解电器螺丝,将零件逐一取出。随后,他们借助专业工具,细致地排查故障点,针对问题进行修复。而到了周末和寒暑假,他们又踏上前往周边社区、乡村的道路,为当地百姓排忧解难。

志愿服务展风采 勇担责任显担当

自“百村千户”项目开展以来,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8000余人次,修理常用电器万余件,修复率高达80%以上。黄山市周边的乡镇,处处都留下了他们志愿服务的足迹。

每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校都会统一安排车辆接送。到达服务地点后,队员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电器维修中。在社区活动中心,一位穿着蓝色衬衣、袖口卷到手肘的队员蹲在折叠桌前,金属工具箱里的螺丝刀随着他翻找工具的动作叮当作响。印有“黄山学院”字样的帆布工具包随意地挂在椅背上,万用表探头上还缠着没撕干净的胶布,汗水湿透了他的刘海,黏在发红的额头上,黑框眼镜也随着拆解电饭煲底盖的动作不断下滑。在第三次用改锥撬开卡扣时,螺丝突然从他微微颤抖的指尖滑落。他右手慌忙去抓,却不小心碰倒了装着电容器的塑料盒。“这里要用十字型螺丝刀。”身旁的队友眼疾手快,迅速递上十字型螺丝刀。随后,他们用指尖稳稳捏着焊枪补触点。当电饭煲重新“嗡嗡”运转起来的那一刻,沾着锡渣的年轻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沾满焊油的手掌在空中击出清脆的声响,那是成功的喜悦,也是奉献的满足。

23集成电路班的吴志扬是家电维修队的一员,他分享道:“我加入家电维修队,最初是出于兴趣。后来发现,这个平台能让我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锻炼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很多志愿活动规模较大,需要团队协作,这让我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有了很大进步。这两年在家电维修队的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

携手共进 续写志愿新篇

23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蒯晓健担任家电维修队队长,谈及团队协作,他感触颇深:“在我们日常活动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团队就像一幅拼图,每一位队员都是独特的一块,大家的优势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充满活力与战斗力的集体。有人擅长拆解电器零件,有人对密密麻麻的电路图了如指掌,还有人能静下心来,耐心地重复安装、检测这些枯燥的工作。真正的团队协作,不需要计较个人贡献的多少,我们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每一位队员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如同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新时代青年的心灵。

融媒体中心记者:郭洪孝 闫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