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天津大学 - 《天津大学报》

讲讲60多年前的天大老故事

作者:文/王玉林    
2025-03-30     浏览(25)     (0)

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天津大学读书期间的一些趣事和难忘的经历,包括义务劳动填湖、实习趣事、学雷锋活动和自然灾害时期挖野菜闹肚子等。这些经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1960年师生科研场景(资料图)

第九教学楼(资料图)

卫津河畔东门(资料图)



我于1960年考入天津大学,1965年毕业后在学校工作。读书时,我住在18斋———那里大概相当于后来留学生公寓的位置。当时,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湖。炎炎夏日里,湖边绿树成荫,那个湖是我们学习之余游泳的乐园。现在回忆起来,在学校里有几件事令我至今记忆犹新。义务劳动———用泥填出北洋广场那时经常有全校性的义务劳动。60年代初,学校仍在陆续建设中。我上学期间,轰轰烈烈的义务劳动就展开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比如,学校要建土坯围墙,从和泥到脱坯,从搬运到垒墙,都是由同学们自己完成的。当时的第九教学楼前没有北洋广场,那里还是敬业湖的一部分。从一些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九楼前的情景。为了增加部分陆地面积,我们从学校西面的大坑挖泥,填充了敬业湖的一部分。挖泥的地点大概在现在水利馆及以西的地带。因为泥比较多,我们弄来了小铁轨———类似煤矿用的那种铁轨———还有小车,从坑里运泥,也有人用挑子挑泥。大家干劲冲天,每天欢声笑语,还喊着号子,填上了部分敬业湖,修建了现在的北洋广场。学校10楼后面有一条小路,当时还是一条土路,一下雨就成了“水泥”路,泥泞难走。学校组织大家义务劳动,我们都参加了,按照比例搅拌好水泥,把这条小路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实习趣事———去对了地方盖错了被1960年代虽然艰苦,但大家的学习气氛十分浓郁。每年夏天,学生们都要到农村去做“三夏”(夏收、夏种、夏播)和“三秋”(秋收、秋播、秋种),大家自己动手拔麦子、割稻子,自己起火做饭,睡在大土炕上,对农村生活有亲密的接触。当时的实习分为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每个实习由15天到1个月不等。大学生综合素质比较高,对于一些工作,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下,很快就可以熟练地掌握了。我们从“打小活”开始,没多久就能“盯班”,做正式的工作了。天津大学机械系的实习有几个“定点单位”,比如洛阳拖拉机厂、长春一汽等。每次实习,大家住在“大通铺”,十分热闹。我们班有45人,毕业实习一个单位安排不下,最后确定一部分同学到长春,一部分同学到上海。因为实习时间还是冬季,所以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御寒。大家商议,长春很冷,上海相对温度高一些。而班里同学南方、北方的都有,所带的被子薄厚不一,大家决定采取“配给制”,把同学的厚被子集中起来,由去长春的同学用;薄被子集中起来,由去上海的同学用。到了实习地,大家发现事情正好相反:长春由于冬天比较冷,供暖情况反而良好,室内温度比较高,穿衬衣就可以了,厚被子捂得同学们直冒汗;而上海地处南方,冬季没有暖气,屋里却十分寒冷,同学们盖着薄被子,冻得够呛。至今回忆起来,大家都还为当初的这个“错误决定”而哈哈大笑。“学雷锋”———45种笔体的笔记本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学雷锋运动”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天津大学是青年人集中的地方,“学雷锋运动”自然不甘落后。各个方面都涌现出了很多的好人好事。比如,有人自己的衣服脏了,为了洗着方便,早晨就用脸盆泡上,放在水房里;可是等中午来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被洗好了,挂在水房里,却不知道是谁做的。大家彼此相处都很融洽。上大学时期,同学们之间的纯真友谊始终让我们怀念。其中一件事每次想起,都令我感慨。大学三年级,我们班有一门金属热物理课,大家都很认真地准备。眼看还差一周就要考试了,一位叫汪国君的同学的笔记本说什么也找不到了。当时这门课的考试,并不是照本宣科,老师是按照自己的讲义讲,再开列一堆参考书,大家课后研读。考试的时候,有的课程是采取口试的方式的。事先老师出题,然后大家抽签,准备好后,考生轮番进入考场,接受三位老师“三堂会审”,考生需要根据抽到的题目进行回答。这样的考试中,笔记就十分重要了。眼看就要考试了,这个时候丢了笔记本,汪国君同学怎么能不着急呢?全班同学们一商议,决定分出章节,每个人从自己的笔记中抄一部分,集合在一起。很快,汪国君同学又拥有了一本新的笔记,上面留下了45个人的笔体。就是在这样的帮助下,汪国君同学顺利通过了考试。这样的笔记本如果能留下来,应该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了。“自然灾害”时期———挖野菜闹肚子19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撕毁合同,同时向中国逼债,加上自然灾害,使得全国不得不开展“节粮度荒”活动。当时还有一种“增量法”做饭,就是想办法让原来体积不大的食物,如馒头等,变得特别多,特别大。班里组织同学们到团泊洼的一个叫做大白庄的地方挖野菜———当地叫做“马曲菜”———回来把野菜洗干净后,加上玉米面,做团子。没想到,不少同学吃过后上吐下泻,闹了肚子。当地的老乡知道后说,这种野菜不是不能吃,但必须得先在阳光下暴晒,然后吃就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