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财经大学 - 《浙江财经大学报》

张熙木:服务从源头解决问题

作者:李雨濂    
2025-03-30     浏览(472)     (72)

张熙木是一位23级的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表现优异。她曾参加多次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如第46届黑白棋世界锦标赛、世界羽联巡回赛总决赛等。在两年的志愿服务中,她的志愿小时数已将近200小时。她坚定投身于志愿活动,从第一次的简单付出到思考如何预防问题,对志愿活动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她认为志愿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付出,更是对社会问题的深度关注和积极回应。她积极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张熙木,23级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曾参加第46届黑白棋世界锦标赛、世界羽联巡回赛总决赛、杭州马拉松以及浙江财经大学50周年校庆等诸多大型赛会的的志愿服务。在两年的志愿服务中,她的志愿小时数已将近200小时。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服务,这不是口号,而是生命价值的实证。”张熙木在获得“优秀志愿者”后这么说道。她记得自己第一次志愿经历是和母亲去养老院作义工照顾老人,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奶奶。听旁人说,这位老人在她们走后总是念叨着“小张什么时候再来”,每次看到她们都笑着招呼:“这周又来啦。”这让张熙木感受到被他人需要的满足感,也意识到志愿工作的重要性。“志愿服务的本质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温暖。”这次的经历坚定了张熙木投身于志愿活动的决心。

在一次次志愿服务的经历中,张熙木对志愿活动做出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从一开始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到后来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开始进一步考虑如何才能“预防问题”。同时,她对待社会普遍问题的思考也从如何应付当下的情况,转变成如何从源头上解决此类问题。张熙木以前参加学校组织的绿色环保主题活动的时候就发现,志愿者们上周捡起了社区的垃圾,过不了多久就会看到路面和绿化带依旧不整洁。她继而想到,如果下次社区清扫时,志愿者配能合宣传相关知识,呼吁社区居民日常进行垃圾分类,或进一步组织“变废为宝”等活动进行介绍引导,或许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志愿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付出,更是对社会问题的深度关注和积极回应。”这种思想的转变,使她在行动上更加主动且富有创造性。

对于张熙木来说,在志愿活动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和外国友人的语言交流。“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展开的关键。”如果要保证自己在大型志愿活动中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并尽量满足外国人士的需求,张熙木深知不能完全依靠翻译器的外界帮助。因此在每次活动前,她会着重了解活动主题相关内容和专业术语,并反复巩固练习口语,对活动突发情况进行构想和模拟应对。张熙木认为:“志愿活动重塑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频繁地参加活动锻炼了她合理分配服务社会和自我学习时间的能力。比如世界羽毛球联赛志愿活动是在期末月,包括她在内的一批大学生志愿者都是利用志愿服务之余的碎片化时间复习备考,“在保证志愿服务质量和时长的前提下,尽快调整到学习状态中,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期末考试。”

被问及对志愿者生涯未来的期望时,张熙木大方谈到了志愿服务的“系统性价值”。“我觉得这个系统中,既包括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激励的各个环节,也包括志愿服务的策划、实施、评估等各个阶段。”她认为志愿活动的策划应该同时重视志愿者培训环节,提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与专业性,增强志愿者的自信。

“我希望志愿活动的发起可以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和科技发展,推出有新意有内涵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在帮助更多人的同时也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张熙木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需求,承担起社会责任。

张熙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帮助了社会中有需要的人,为身边的人树立了榜样。而这些参加社会服务的经历,也让她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乐观积极,更加从容不迫,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更加理性的思维和坚韧的性情。“我一直希望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在志愿活动中我实现了这一点。”张熙木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