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怡,23级金融学3班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她以热情与责任感投身于各类志愿者活动,曾参与杭州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及我校五十周年校庆等大型项目,展现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回忆之前的志愿经历,李子怡和我们分享道:“做志愿最需要的是耐心,和外向的性格。”一次难忘的志愿服务经历让她领悟到这个道理,“和老人聊天最困难的就是语言不通,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放慢语速,多和他们描述几遍。而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闹,喜欢问些无厘头的问题,这也需要我们耐心和他们多提醒几次。”在做志愿活动时,同样需要卓越的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从与相关负责人的对接,再到帮助服务对象,这些过程中都免不了与人的沟通和交往。“接触更多年龄层次、更多工作岗位的人,这不仅仅锻炼了我的勇气,也开拓了我的视野。”李子怡说。
当谈及为何致力于做志愿时,李子怡兴奋地谈道:“在我高中时,我们的班主任就常和我们描述她在大学时的志愿经历。”师长多彩的大学生活勾起了她的向往。平时在网络上看见无人照顾的老人和流浪动物时,李子怡总想为他们出一份力,可惜作为一名高中生她的能力有限。现在,身处大学的她,拥有了青协这个更广阔的平台,接触到了更多的机会,弥补了当初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投身于帮助更多人的工作中去。大学里拥有更加大型的活动,类似于国际人才交流,需要志愿者们前往校外,对接许多社会上的人士。持续时间变长,工作量自然也上升了不少。当然,李子怡也明白,作为学生应当把学习摆在第一位。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她会有选择地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志愿活动。“做志愿不应该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而是要我们发自内心地去帮助别人。”
在活动时,难免会遇见预料之外的状况。“之前我们开展了一个主题为亚运助老的活动,需要我们去老年社区询问老人们对亚运的认识和看法。”李子怡提到。但是在和老人们沟通后发现:他们并不了解亚运会,甚至都不知道是在杭州举办的。于是,志愿者们迅速做出了决定:和老人们一起看亚运会相关的视频来了解亚运。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李子怡和她的伙伴们也成功了解了该老年社区的成员们对亚运会的看法。除此之外,外界严酷的环境也是挑战之一。在五十周年校庆之际,突发的暴雨和寒冷的天气都为彩排带来了难题。虽然李子怡的工作是负责引导嘉宾,并为他们献花,出场的机会并不多,且需要穿着指定的制服在后台等待很久。可她始终坚守岗位,见证一次次彩排的圆满完成。“即便我在其中的作用并不算大,但我心里十分满足,特别有成就感。”李子怡感慨。
“希望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学习有多忙,或者是毕业后步入社会,我都能够有时间去做志愿,不忘记自己想要帮助更多人的初心。”青春如歌,志愿如光,李子怡的脚步从未停歇,对志愿的热情也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