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州师范学院 - 《湖州师范学院报》

王钊江:以梦为马勇攻坚不负韶华终为博

2025-04-01     浏览(17)     (0)

王钊江是一位研究生,他参与开发了一种轻量化古汉字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基于人机交互的射线构图复杂场景古汉字检测系统及方法,并获得专利。他被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专业博士项目录取,希望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将我国的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给更多的人。他申请博士学位的过程充满挑战,但他最终成功。


王钊江,我校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生。参与开发一种轻量化古汉字识别方法及系统和基于人机交互的射线构图复杂场景古汉字检测系统及方法,并获得专利。其开发软件古韵解码,AI解读古文字,助力中华文化传承,被评为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技术公益优秀案例。开发的汉字时光机H5应用,已在“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APP和网站正式上线发布。现被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专业博士项目正式录取。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读博一直是王钊江的人生计划之一,虽然过程曲折,充满艰辛,但最终收到博士拟录取通知的那一刻,他感到自己的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王钊江本科就读于江苏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过程中,他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语言智能信息处理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大量文献和著作的阅读,王钊江发现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大多使用了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于是,王钊江选择了考取计算机专业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研究生。目前,王钊江在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习,研究方向为智慧教育和语言文字数字化。

研究生三年的学习让王钊江深刻体会到个人在社会和时代变迁中的渺小。当代技术的进步远超众人的预期,对个人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也不例外,ChatGPT的出现一度动摇了王钊江读博的想法,他不得不重新审视他的人生规划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幸运的是,王钊江一直关注的数字人文研究方向在去年被教育部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成功申请到了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数字人文专业的博士项目。王钊江希望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将我国的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给更多的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硕士阶段,王钊江主要参与了两个课题的研究:多场景八体汉字识别研究和新疆农牧民普通话学习小程序开发。目前,这两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均入选了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技术公益案例集2023年度优秀案例。此外,还与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和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和公司达成了合作,使课题研究成果能够被更多用户使用。通过多场景八体汉字识别研究,王钊江深入理解了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文字识别领域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新疆农牧民普通话学习小程序开发项目让王钊江体会到科技在教育和语言普及中的巨大潜力。通过这个项目,他学会了如何将技术与实际需求结合,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申请博士学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导师、院校和专业的选择是第一大难题。王钊江需要在众多的院校和专业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导师。在这一过程中,王钊江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时难以获取相关导师和专业的详细信息,这让他在选择时感到迷茫和焦虑。其次,材料的撰写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王钊江需要准备个人陈述、研究计划、推荐信等一系列材料。在撰写过程中,王钊江遇到了语言组织和逻辑表达的困难,有时难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让王钊江感到十分苦恼。

尽管前方困难重重,挑战不断。但王钊江并不觉得气馁,而是义无反顾地迎难而上。王钊江先是经过深思熟虑,最终确定了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且有潜力的研究领域。然后,他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了解目标院校和导师的研究领域和课题。此外,王钊江还积极参与学术会议,主动联系潜在的导师,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近期项目,以确保自己的研究兴趣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契合。

王钊江知道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他大量阅读学术论文,并逐渐熟悉了学术语言的风格和结构,学习了如何清晰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另外,王钊江还通过与导师和同学的交流,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研究计划和论文。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心人,王钊江最终用自己的努力为考博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尽管王钊江已如愿以偿考上博士,但他深知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要求更高,他需要更加专注和努力。博士阶段的研究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学术前沿问题的探索和创新。因此,王钊江暗下决心,在未来的学习中,他必须保持谦虚和谨慎,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争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另外,王钊江希望在博士阶段能够继续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能够通过系统的研究,发现新的知识和理论,为学术界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博士阶段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阶段,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阶段。王钊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而且锻炼自身的领导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他希望自己的研究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能够通过转化应用,解决现实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大学生通讯社学生记者:陈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