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桂莹,湖州师范学院2020级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学生,湖州微笑港负责人。斩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日语专业“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微视频大赛优秀奖,湖州师范学院第十八届外文配音大赛一等奖,湖州师范学院日语演讲比赛二等奖。获得学习进步先进个人和两次校三等奖学金。现被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项目录取。坚定决心扬帆起航填报高考志愿时,唐桂莹选择了日语作为自己的专业。进入湖州师范学院日语专业后,唐桂莹对自己的规划是认真学习并掌握这门语言,在未来成为一名日语老师。但在做志愿和见习时,她逐渐认识到,相比于教会学生某一项专业技能或知识,她更想通过教育来引导孩子的思想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相符合。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唐桂莹更加意识到思政教育对青少年乃至整个国家的重要性。“青少年处于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而我想成为这个引导者和培育者。”唐桂莹说。
从日语跨考到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试内容与唐桂莹在大学所学知识可谓截然不同,这意味着她要从头开始学习。是屈从于现实的压力还是追逐自己内心的理想,唐桂莹感到焦虑和迷茫。经过不断地查阅资料和多方咨询后,唐桂莹最终还是选择了跨考。她决定追随自己的理想,以语言为工具,挑战新的领域。不惧挑战迎难而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参考书目有着极大的背诵量。雪上加霜的是,其中一本主要参考书直到八月底才正式出版,这给唐桂莹在协调背诵的时间上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并且,由于唐桂莹之前学习的并不是相关专业,这些书对她来说不仅难以理解,就连读起来都十分艰涩。这让她一时不知道该从何始学习。在前期,唐桂莹即便反复背诵但还是会在短时间内忘记已背过的内容,这使她的焦虑更加严重。唐桂莹每天夜间辗转反侧,思考该如何分配背诵时间。但睡眠的缺乏又严重影响了她第二天的学习状态,陷入了恶性循环。
但幸运的是,唐桂莹并没有让自己陷身于焦虑和迷茫。在7月和8月,唐桂莹每周会给自己一天的休息时间来调整状态。她有时会通过观看一些励志的电影来激励自己,以此让自己保持高昂的学习意识,有时也会和朋友们倾诉自己的烦恼。朋友们的鼓励和建议,让她感觉自己并不是孤身奋战。唐桂莹牢记教科书中的一句话,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因此她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也会取得进步。
唐桂莹清楚地明白,摆脱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动。因此她一直不断调整状态,坚持背诵。在十月中旬,唐桂莹了解到了葫芦丝背书法,即将一本书背熟再开始下一本书的背诵。她经过再三思考,选择放弃之前交叉背诵的方式,改用葫芦丝背书法。使用这个方法之后,唐桂莹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投入背诵的时间更多了,背书的效率也获得了提高。她在两轮背诵的基础上,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三本书又复习了四轮。这让唐桂莹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节奏,感受到知识真正地记在脑中,进入心里。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唐桂莹一开始选择考取研究生,是想再抓住一次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但备考结束后,回首这段时光,唐桂莹发现,考研既是一次学历的提升,也是她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完成有难度,并且只能靠自我鞭策去完成的事情。这段征程带给她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提升,更是心灵的磨砺和成长。在这段征程中,唐桂莹直面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学会了坚持与自律,同时她对自己的认知也更加深入了。
在考研的这段征程上,唐桂莹认为自己能一直坚持下去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即便父母对考研了解不多,但当唐桂莹和他们说她决定考研的时候,父母却毫不犹豫地选择全力支持她。这让唐桂莹很安心,可以尽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父母也没有给唐桂莹压力,更多的是关心她的身体。因为有支持和理解自己的父母,所以唐桂莹决心更加努力,不辜负父母的支持与期盼。
“在考研这段征程中,我没有选择放弃,那么在未来,我依旧不会选择放弃。”考研的这段经历让唐桂莹对自己更有信心,坚信自己可以做好更多事情。唐桂莹自始至终都深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一句话“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因此,她不会再纠结于暂时的停顿甚至倒退,因为她知道,自己一直在前进的路上。
大学生通讯社学生记者:陈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