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报》

“仁·和”精神 薪火相传

作者:王亚楠    
2023-10-31     浏览(21)     (0)

作者在进入新角色成为一名老师后感到迷茫,但通过回忆前辈们的仁爱精神,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誓要将“仁和精神”薪火相传。

今年的6月份,我进入了这所氤氲着药香的学校,心情激动欢乐的同时,不仅产生了迷茫。我踏出了一所大学,又走进了另一所大学,但是我的角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一名无忧无虑的学子成为了一名肩负重任的老师,我有些恐惧。我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吗?我又能教会学生什么呢?

迷惘之中,我看到了2023年毕业典礼的主题,“岐黄大道求仁术 杏林学子向未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医术”对我来说还有些遥远,但是“仁术”一词我却十分熟识。两千多年前,孟子见梁惠王,称他不忍心见牛羊觳觫而死的心为“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对禽兽的性命尚且如此怜惜,更何况人的生命呢!为医者,只有心怀仁爱,才能值得病人以生命相托。为师者,更要以身作则,将仁和精神代代相传。

翻开学校的历史,恍惚之中看到了几位高大而又坚定的背影。那是拖着病体坚持参加繁重建校劳动的刘琛南老师,在他的生活中没有休息日,有的只是精益求精的教材编写,尽心竭力的师资培养,千锤百炼的严谨治学,用自己的血汗筑起了学校的一砖一瓦。那是在中药标本室埋头工作的郭建秋老师,学校的标本室就像他的孩子一样,被他创建、哺育、壮大。在混乱年代,郭老师拼尽全力将其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才有了我校现在那资源庞大、令人震撼、独一无二的中药标本馆。那是九十多岁仍然开门坐诊的宋建民老师,他用“一根针,一把草”拯救了无数生命。还有带领医生和教师开展街头义诊,开启我校义诊传统的吴洪祥老师;有巧设规矩,给予学生和青年教师无数坐诊机会的方甫校长;有毫无保留的传授自己的医学经验,兢兢业业承担教学任务的王吉甫老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他们是建校初期的创业者、拓荒者,是我们教学生涯中的先辈、导师,他们一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使仁和精神成为深埋在中医药高专的根,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而如今,中医药高专的老师们将先辈们的事业发扬光大,将仁和精神薪火相传。有利用课余时间免费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景政教授,用自己的言行身教让学生懂得了何为医者仁心。有多次被评为“学生最喜欢老师”的董翠红教授,带领学生开展三下乡实践,和学生们一起用中医技术服务当地的群众。有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义诊活动和健康讲座。还有吕美珍老师,李丽英老师,宋永刚老师等等等等,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们诠释“仁和精神”。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又是开学收获知识的季节,看着络绎不绝进入校园的少年们,看着老师们斗志满满、充满干劲的身影,看着学校高速发展的现在和光明远大的未来,我已不再迷茫,我要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我能教会学生什么,我想诸位前辈们已经给了我最完美的答案。我,誓要稳稳地接过“仁和精神”这把不灭的火炬,用更昂扬的姿态,更丰沛的热情,更努力的奋斗去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