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参加校园马拉松是在2021年,赛前就听学长学姐说校马是跑者的盛会,氛围极佳。为了不错过这场盛事,我早早地守候在报名系统前等待报名,并幸运地成为第一个报名16公里项目的学生,获得了独具意义的0001号码簿。
16公里项目需要绕行校园路线6圈,沿途经过四食堂后的陡坡、六食堂前的长坡等多处挑战,赛道难度不小。直到真正踏上起跑线,我才感受到传说中的“极佳氛围”是怎样的具象。比赛那天天气格外晴朗,由于没有比赛经验,一发枪我就冲了出去,前半程跑得格外起劲,但三圈过后,小腿开始抗议,酸胀感让我举步维艰,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我赶紧调整呼吸,努力维持速度,并在补给点少量补水,希望能坚持下去。最终,耗时1小时9分57秒,我以第七名的成绩完赛。作为校马新人,我对这个成绩感到非常满意,并和好友约定“下次校马再一决高下”。
后来由于疫情原因,校马停办了几年,终于在2024年,我迎来了我的第二次校马。如果说第一次校马是跑者的盛会,那时隔三年的校马,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故友的重逢。许多毕业的挚友相约在校马比赛这天重返学校,与故人叙旧,去食堂寻味,用脚步丈量青春来时的路。这次我同样参加的是16公里项目,完赛成绩是1小时7分10秒,位列第十名。
对比两次成绩,我发现,明明第二次成绩较第一次快了近3分钟,但名次却意外地下降了3名。我想这背后藏着江大体育育人的密码。当“步道乐跑”让晨光中的校园苏醒,当“江大杯”系列赛事点燃各学院的战旗,当定向越野地图铺展在智慧教室——这些润物无声的改变,终是化作赛道上年轻身影奋勇争先的点滴力量。
马拉松对我而言,不是冲过终点的狂欢,而是沿途脚步丈量的执着。在漫长的赛程中,志愿者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摄影师定格的快门声,跑者在赛道上的汗水与超越,构成了我对校马最美好的记忆。每一步跨越的不仅是距离,更是突破自我的坚持。2.7公里的环校跑道,像个首尾相接的莫比乌斯环,我们都在循环往复中完成着螺旋式的成长。希望在漫漫人生征途上,我们始终保有突破自我的勇气,向着无尽远方,勇往直前! (作者为我校药学院2023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