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乾安采油厂采油作业二区海115生产单元的2号水源井突发故障,导致生产、生活用水告急。关键时刻,电工技师杨东哲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创新思维,通过自主研发的“电缆外保护装置”,快速恢复供水,从根源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水源井电缆磨损的难题,为设备高效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3月15日上午,海115生产单元的2号水源井突发电流异常,水泵停止运转,这意味着区部30余名员工的生活用水及周边6个井组的注水作业将受到影响。了解情况的区领导立即让杨东哲带领维修班赶赴现场排查潜水泵故障原因。
“领导,排水泵电缆绝缘层严重磨损,导致漏电跳闸。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水源井电缆在起降与生产过程中,与井壁反复摩擦,绝缘层破损后极易引发短路。”杨东哲到达现场后向领导汇报道。
据统计,近两年该作业区因电缆绝缘磨损导致的故障已累计造成近50小时的非计划停机,单次维修需耗费4人团队近5小时工作量,成为制约生产效率和员工生活的“顽疾”。
面对紧急抢修任务,杨东哲却选择“多走一步”。在更换破损电缆时,他注意到电缆表面布满深浅不一的划痕,传统防护方式只是定期更换电缆,但治标不治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让电缆在动态运行中也能抵御磨损。
杨东哲通过对多次维修同类水源井故障的经验,他发现电缆磨损存在规律性:由于井壁的倾斜与管柱的不稳定,电缆与法兰盘接触位置突出,因机械振动产生摩擦,时间一长,电缆绝缘就会损坏导致故障发生。他仔细观察现场情况,结合不同材质的耐磨性测试数据,最终锁定解决方案——为电缆的关键部位穿上一件“复合防护外衣”。
革新方案虽然看似简单却暗藏巧思,在电缆易损部位表面缠绕高弹性硅胶带,吸收机械振动能量,可以增加底层缓冲。套装可拆卸式钢制滑套,增加耐磨强度,可以增加外层防护。
就这样,在杨东哲的指导下,班组成员连续奋战5个小时,顺利安装完2号水源井防护装置,完成水源井故障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