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塔里木油田融媒体中心 - 塔里木石油报

“科研+”让油田储气库“收放自如”

——周期采气量突破 2 亿立方米纪略

作者:通讯员  张亮  成荣红    
2025-03-21     浏览(12)     (0)

油田储气库科研团队在2024至2025年度采气周期内,采气量突破2亿立方米,并针对储气库运行中的问题进行了优化设计、科研+深化和科研+生产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天然气保供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和保障。团队紧密配合采油气管理区,实时监控储气库的运行状态,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的高效科研体系。

3月中旬,从油田储气库科研团队传来喜讯,在2024至2025年度采气周期内,油田储气库采气量突破2亿立方米,达到2.3亿立方米。油田“科研+”团队从理论研究到实施优化进行了全方位探索与实践,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及天然气保供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和保障。

科研+创新:理论研究成果支撑建库可行

油田储气库地处复杂地质条件区域,储层构造多样且埋藏深度大,这对储气库研究与建设提出了极高要求。科研团队深入开展地质特征分析、油气藏数值模拟以及库容参数论证等方面的攻关研究,积极推进塔里木储气库建设技术体系发展,持续开展东河、塔中2个油藏型储气库的先导试验,进一步加快牙哈、柯克亚2个在役凝析气藏型储气库达容达产、高效运行技术攻关。油田4个储气库设计新钻注采井25口,工作气量超30亿立方米,已经完钻新井11口。2024年,牙哈储气库作为国内最大深层凝析气藏型储气库首次开启冬季保供,携手柯克亚储气库进入冬季储气库保供“双骄”新纪元,调峰气量达到2.3亿立方米。

科研+深化:优化设计助力高效运行

针对牙哈构造断裂变化大、水侵加剧等实际,储气库科研团队攻关形成了“动态+”的构造精细描述技术,完善了多手段融合的断裂精细表征技术,创建了基于数据类聚分析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保障了牙哈储气库新井成功实施。同时,开展边水能量评估、气水界面监测追踪工作,研究牙哈储气库气水界面往复运移规律,优化注采工作制度,提升储气库工作气量比例。

针对柯克亚储气库注采井点少、排液不及时、达容难度大等问题,一方面开展新井水平段轨迹优化工作,达到注采气同时兼顾排液扩容的目的;另一方面研究建库砂体两侧排液规律,落实有效孔隙体积增加范围,同时利用老井排液,尽快达容达产。

针对东河、塔中2个深层油藏型储气库注储协同过程中注采失衡问题,攻关形成了东河以“排”为核心的扩大排液调控对策,塔中以“扩”为核心的扩大存气量增注对策,完善注储协同调控策略,保障了2个油藏型储气库先导试验的成功。

科研+生产:产学研用”结合保障平稳运行

针对牙哈储气库水平井,如何判断进入目标层位,并保证轨迹安全顺利入靶成为关键点。储气库科研团队积极送科技到钻井现场,提出并制定了“两低一高”的入靶标准及判断依据,确保5口注采井100%安全入靶。

在采气量分配方面,通过精准预测,科学评估储气库有效库容和最大产能,合理安排采气量分配。特别是在冬季用气高峰期,动态调整注采节奏,确保了天然气供需平衡。

在注采参数优化方面,提出了分储层、分类别、分阶段的差异化注采策略,扩容效果不断改善,储气库工作气比例进一步提高,调峰能力增强。这种精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储气库的利用率,还能有效缩短达容达产周期。

科研团队紧密配合采油气管理区,实时监控储气库的运行状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按照既定方案稳步推进。尤其注重积累实践经验,并及时反馈到理论研究和方案设计中,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的高效科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