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云南民大,我同老挝语结缘;因老挝语,我同老挝一见如故。2023年9月,作为国家留基委的公派留学生,我前往位于老挝首都万象的老挝国立大学,开启为期十个月的留学生活。当无限贴近当地人文生活,一切纸面上的文字开始映照到现实,我逐渐体会到异域风情中的同与不同,并在文化交融间写下属于自己的留学关键词。
关键词一:盛夏
地处东南亚的老挝,似乎有着过不完的盛夏,唯一区别只是在于旱季的燥热和雨季的溽热,如今时值十二月中,气温仍是直飙三十度。常年的盛夏也赋予老挝一种独特的热带气质,生活在老挝,日子很淡,节奏很慢,如同吃一勺冰镇西瓜、喝一杯新鲜的芒果冰沙或就着爽脆的青木瓜沙拉来一口糯米饭,看似寻常却让我内心充盈着满足。但世界日新月异,凯歌向前,老挝不能也不可能一直被远远地抛在旧时光里,如今的她正努力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盛夏”。
关键词二:碰撞
老挝国立大学语言学院的老挝语系生源复杂,本土学生数量不敌来自中国、越南、柬埔寨、日韩等国的学生总数,同学间的年龄差距也很大,最年轻的十八岁,最年长的则攀至四五十岁。在这样的班级里学习,有时候会让我觉得颇为神奇,大家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棱角充满着文化碰撞,却又因共同的专业学习而诞生出一种别样的和谐。
此外,依照老挝传统,每位老挝男性一生都必须出家至少一次,因此老挝有着数量庞大的僧侣群体。每个班级、每家商店,或只是闲散在路上游走,都能够看到气质拉满的橙袍红袍。他们的身影在老挝社会中显得无比常见,但仍会给诸如我这般的外来者带来冲击,展现出一种信仰与世俗的碰撞。僧侣们个个气质绝佳,但都不高高在上,有的骑着摩托风驰电掣,有的背着相机放松街拍,有的戴着酷酷墨镜,开一些生活中无伤大雅的玩笑。这就是碰撞中的老挝僧侣,他们总在“佛光普照”下流露出非常生动的小情绪。
关键词三:友邦
中老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交往历来密切,有许多中国人在老挝生活工作,也有许多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建厂或设立办事处,首都万象的三江市场就是一个著名的中国城。因此,即使是在东南亚商品的包围下,我也无须愁买不到中国国货,校外不远就有名创优品、正新鸡排和蜜雪冰城。
老挝街上的商铺也大多带有中文标识,年轻的老挝人或多或少都能来上几句中文,中文学校已在老挝遍地开花,且招生相当火爆。就在我不甚广泛的社交圈内就有多人正在或计划学习中文,即使他们自己还未投入学习,也总有一两个亲朋好友正在向这方面努力。
以上虽都是日常生活的微小切面,但都让我从中睹见“中老命运共同体”实实在在地落地生根,并在两国人心中茁壮发芽。作为与我们山同根、水同源的友好邻邦,其极富特色的人文又怎能不值得我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双脚和心灵去细细体味呢?对于老挝,我仍是一个初来者;但作为云民大外语人,我愿为“一带一路”和“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燃烧光热的情怀却是由来已久。 (徐宇晗)
城市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