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两国是山水相邻的友好邻邦。占芭花是老挝的国花,漫步在老挝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占芭朵朵绽开。占芭花的花语寓意美好、新生和孕育希望,同时代表着老挝人民的热情、友爱、善良、淳朴。
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中国民众来说,占芭花他们可能闻所未闻,也如老挝始终是个模糊的印象,只停留在是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停留在高层互访与政治经济合作新闻中一闪而过的画面,对于老挝人民的风俗习惯、对于“一带一路”下中老铁路的开通给老挝和老挝人民带来了什么等,我们始终缺乏直观的感受。
抱着一种求知与探索的心情,我踏上了前往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国家。落地老挝瓦岱国际机场的那一刻,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我怀着激动与忐忑,奔赴一场相识之旅。相识总是伴随着陌生与无措。这便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道路泥泞坑洼,雨季突如其来一场大雨,如果没有带雨伞你会成为落汤鸡。老挝的道路两旁只有窄窄的人行道,且随时可能被小摊占据,来老挝的第一天我就改掉了走路玩手机的臭毛病,无疑是安全更为重要。
相识之旅充斥着新奇与陌生。老挝国立大学的上课模式不同国内,开设许多选修课和必修课,可以和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一起上课,他们每个年级只有1-2个班级,从大一到大四都是成员固定,所有同学都是同样的课表,略微显得有点沉闷和无趣,和国内的高中没什么区别。要求同学们必须穿校服,还有一些仪容仪表的要求。一般而言,老师授课会用白板,但是白板笔却需要老师自己携带,连放映PPT的投影仪也是老师自己带的。教室里都没有这样的配套设施。我们班级的生源也有特色,学生来自的国家五花八门。这些留学生中还可以细分为正常的四年本科制学生和像我一样的插班生。老挝本地学生还会有僧侣,穿着红色的袍子,他们住在寺庙里,每天和我们一样来教室上课。这种全新的环境带给我小小的冲击,让我对探索老挝有了更深的兴趣。
此时此刻,记录下与它的相遇已有两月有余,当看见课本上出现过的旅游景点映入眼帘时,我心中一阵恍惚,大概这就是与它相识的意义,也是留学的意义吧。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全身心去感受,纸上学来终觉浅,还是需要行万里路。在老挝,佛历十二个月份里,每月都有要庆祝的重要节日,称为“十二风”。“十二风”既是老挝的传统节会,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节日。十一月是出夏节,自八月份入夏以来,僧人们已有三个月不得出行。为使僧人们能够交流佛法,沟通心得,同时也有机会探望家人以及化缘等,就解除雨季禁行,允许僧人出行。当然,也有对应的入夏节。为庆祝初夏节,各地举行漂水灯、赛龙舟等活动。看着水灯承载着人们美好的祝福飘向远方,水灯上的跳动的烛火最终消失在眼前,也寓意着人们要继续前行了,除了“十二风”这些传统节日外,还有塔銮节等重要节日。老挝随处可见的寺庙,各式各样的花塔都充斥着人民虔诚的佛教信仰。
虽然相识带着些许的惊讶,但当你拨开层层薄纱时,其中的美妙需要细细探寻。 (苏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