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黑龙江大学 - 《黑龙江大学报》

零下20℃的热枕——亚冬会志愿者面孔与心声

2025-03-15     浏览(24)     (0)

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亚冬会志愿服务中的经历和感受,包括领取服装装备、物资发放、火炬传递、颁奖礼仪、志愿者团队训练等环节,以及作者对志愿服务的深刻认识和感悟。作者将志愿服务视为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体现了青春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自2024年5月起,我积极投身亚冬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不断强化通识知识、丰富专业技能、细化现场推演。传统小年当天,我与两位老师去物流中心领取了678名志愿者近5000余件服装装备并安全入库储存;为让所有志愿者着装上岗,大年初二,全体老师放弃休息,仅用4小时就将所有物资发放完毕,做到了全程零误差。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我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不仅是爱与奉献的传递,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实践课。我将以"博学慎思,参天尽物"的校训为指引,把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转化为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属于黑大人的奋进篇章!

主媒体中心MMC志愿者经理 王业超

从被选拔为亚冬会的颁奖礼仪志愿者,到有幸成为火炬手,每一个环节我都不敢有半分松懈。亚冬会火炬传递活动,承载的不仅是赛事的盛大启幕,更是体育精神的传承。为了让火炬交接过程更显青春活力,我精心设计了击掌、比心等交接动作并不断尝试不同力度、角度和速度,进行了无数次重复练习。当从第65棒火炬手梁晓声先生手中接过火炬时,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和紧张,一边谨慎调整火炬角度,一边微笑迎接观众。寒风凛冽,志愿者好友坚持在现场陪伴,她们顶着严寒一路跟随,为我加油呐喊。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志愿者间的温暖支持,火焰的跳动仿佛映照出无数志愿者的身影,而志愿者的微笑、坚持与奉献,也如同这火炬的光,点亮了整个冬日赛场。

颁奖礼仪志愿者、火炬传递手 梁文婕

开闭幕式场馆志愿者团队

我们每天清晨七点开始训练,直至凌晨两点结束,上千小时的反复练习只为最后完美的呈现。开幕式当天,我负责引导嘉宾上台,却突遇讲稿无法固定的紧急情况。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我迅速调整策略,以优雅而稳健的方式圆满完成了任务。当嘉宾顺利上台并发表讲话时,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责任与担当的重量。那些看似平凡的努力与坚持,最终都汇聚成了最耀眼的光芒。那是我青春最美的见证,也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开闭幕式引导员 刘奕涵

我的亚冬记忆美好而璀璨。我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是配合播报员康辉老师、刘欣老师完成现场解说。播报间是我们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这里既是分秒必争的战场,也是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艺术空间。18版稿子的调整,不同颜色笔迹的标注,一遍又一遍全要素演练的合成,只为给观众们带来最好的观赛体验。严谨、精准是我们的工作要求;专业、权威是我们的坚定承诺。在这项工作中,我真切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温暖力量。从哈尔滨到中国再到亚洲,从启梦到追梦再到圆梦。中国之声响彻夜空,冰雪梦想灿然绽放!

开闭幕式仪式演出组成员 龚嘉欣

开幕式前夜的凌晨三点,旗帜间依旧灯火通明,我踮起脚尖抚平国旗上最后一道褶皱,这是第34面需要连夜熨烫的国旗。接收、熨烫、交接、整理、入库这样的流程,我在亚冬会中进行了整整81次。当我目送着中国代表团离开候场区并伴随着《歌唱祖国》的高昂旋律入场时,观众席上8000面小国旗汇成的红色海洋让我的眼眶瞬间湿润。590天超短时间的筹备让我相信,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眼前的中国红!这抹红,是我们拼搏的见证,更是无数个日夜坚守的荣耀勋章。

开闭幕式场馆化运行办公室服务保障组旗帜主管 姚佳宁

省冰上训练基地场馆(群)志愿者团队

我主要负责引导获奖选手到新闻发布厅参与活动,并为他们佩戴同声传译耳机。一场发布会的时间只有30分钟,而准备发布会的时间需要一整天,所以我需要时刻待命,耐心等待。尽管工作忙碌,但听到运动员们感谢志愿者时,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与自豪。在工作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更收获了奉献与付出的快乐。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珍贵的财富,激励我不断前进!

速滑馆新闻发布厅志愿者 蔡明轩

我的主要工作是给每位记者朋友贴上“通行证”。此外,我还是穿梭在各国记者间的“翻译官”,负责协调多语言沟通。在赛后运动员的“第一站”,我见证了太多震撼人心的瞬间。当运动员抵达混采区时,我的职责就是维持现场秩序,在突发情况中化身“现场调度员”,确保混合采访区可以高效、稳定地运行。这次经历不仅让我深刻认识到语言沟通和协调秩序的重要性,更提升了我的应急处理能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用实际行动展现青年生机勃勃的青春风采。

综合馆混采区志愿者 张艺茹

由于冰壶受风力温度影响,我需要轻轻地走过每一条通道,以"隐形护航者"的身份全程参与赛事保障。每日凌晨五点披星出发,穿越50公里城市晨光,我有幸见证了亚冬会第一块奖牌的诞生。每块奖牌的背后不仅凝聚着运动员的汗水,更承载着无数幕后工作者无声却有力的托举。14天的坚守,12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饱含的是我们对亚冬盛会的热爱和无悔青春的告白!

冰壶馆媒体运行领域志愿者 胡郭莉

体育展示专班升旗手、颁奖礼仪志愿者团队

我在亚布力颁奖广场执行了32场次升旗任务,见证了52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聆听了19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经历了9场次3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荣光时刻。听着激昂的国歌奏响,看着国旗缓缓升起,我心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那一刻,我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国家,这份荣耀将永远激励我不断前行。

亚布力颁奖广场升旗手志愿者 王明

赛会期间,我始终感知着丝绸与风的重量。我们反复练习走的步幅、步速,力求每一步都整齐划一,只为能将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终于,当北纬45度的阳光穿透旗帜,一片绚烂的中国红映入眼帘时,所有的汗水与坚持,都化作了我心中永恒的金色荣耀。这次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回忆,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合馆与男子冰球馆升旗手志愿者 朱炫宇

作为女子冰球颁奖礼仪的一员,我深知冰球颁奖的过程长、托盘重、任务难。6.6斤的托盘重量、30个人的颁奖队伍,通过五个月的培训,我们打磨出的不仅是优雅的仪态,还有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当运动员的冰刀在冰面上划出银色的弧线,每一个人的微笑弧度、递送节奏和转身角度都如数次练习中那样完美呈现时,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银牌颁奖礼志愿者 李思锐

从清晨的站姿训练,到深夜反复的流程复盘,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对完美的追求。时光匆匆,从最初的训练到颁奖仪式的正式呈现,我们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如今,哈尔滨亚冬会已经完美呈现在世界的舞台。虽然内心十分不舍,但我相信我们的热情永不落幕。待春风吹过北国,这片土地将永远盛开着我们共同栽种的青春志愿之花!

金牌吉祥物颁奖礼仪志愿者 李宣逸

赛事期间我曾见证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这令人骄傲的时刻。当我走向韩梅时,胸腔里跳动的心像鼓点般灼热,我突然读懂了这份工作最深刻的意义——我们托起的不仅是奖牌,更是运动员用青春熔铸的梦想。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我听见自己的心跳与旋律共振,看见观众席上涌动的红色浪潮连成一片沸腾的海洋。原来冰雪的凛冽,也能激荡血脉的滚烫!

度滑冰馆与女子冰球馆速颁奖礼仪志愿者 张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