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

凝聚共识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写在高质量发展大研学活动开启之际

作者:□本报评论员  唐鲁卓    
2025-03-20     浏览(865)     (472)

为深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湖北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高质量发展大研学活动(以下简称大研学活动)。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教育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为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机遇。大研学活动方案的出台旨在通过系统性学习、深度研讨和务实行动,凝聚全校师生智慧,找准发展坐标,既是学校主动融入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化综合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举措。
   凝聚目标共识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面对高等教育竞逐日趋激烈的态势,唯有全校上下思想同心、目标同向,方能形成破浪前行的强大合力。通过深化对“教育强国”使命的认知,锚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领域的近远期目标,将个体奋斗融入集体愿景,为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能。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直面问题是突破瓶颈的关键。学校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标准为指引,刀刃向内剖析体制机制梗阻、观念滞后与执行效能不足等症结——从优化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从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到激发创新活力,唯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找准病灶,以精准施策的魄力攻坚克难,方能破除制约发展的“中梗阻”。最终,构建长效机制是成果落地的保障。通过将研讨成果固化为规划文件与政策举措,并熔铸于“新时代中南大精神”的文化基因,学校得以形成“制度护航+文化滋养”的双重保障,既为改革举措提供落地生根的土壤,又以精神内核凝聚持续奋进的力量,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共识到实践、从破题到长效的递进升华,为建设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的世界一流大学筑牢根基。
   本次大研学活动以“四个围绕”为主线,精准对接国家需求与学校发展实际,构建起“谋局—践行—深化”的全链条实践路径。研究部署阶段重在谋篇布局,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全媒体矩阵宣传及“新时代中南大精神”表述语征集,既明晰行动框架,又凝聚思想共识,为全员参与奠定坚实基础。进入学习讨论阶段,学校紧扣知行合一理念,以编印手册、专题报告深化师生对国家战略与校情关联的认知,依托校领导带头调研、师生共撰报告等“沉浸式”实践,推动理论学习与问题剖析双向贯通,实现从“纸上谈兵”向“一线问策”的跨越。总结深化阶段则聚焦成果转化,通过梳理典型案例、意见建议清单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模板,以督办清单压实责任链条,以“新时代中南大精神”的文化凝练升华价值引领,最终将活动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与文化基因。阶段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既以务实举措破解发展梗阻,又以机制创新保障长效赋能,确保“规划图”转化为“施工图”“阶段热”升华为“持久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落实重点改革任务离不开师生的智慧。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需以问题为导向,以调研为抓手:面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对标一流:目标·差距·路径”调研,通过解剖式分析,找准真问题、真找准问题,为改革提供精准靶向。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座谈会、意见征集等形式,广泛听取师生建议,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校领导深入联系单位参与座谈,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是对“以师生为中心”理念的践行。
   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既是一场关乎未来的改革攻坚战,也是一次凝心聚力的精神淬炼。全体师生既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对于教师而言,需以“大先生”的格局投身育人事业,在学科交叉、科研创新中勇攀高峰;对于管理队伍而言,需以“服务者”的姿态提升治理效能,在破解难题中展现担当;对于学生而言,需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学校建设,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唯有上下同欲、携手同行,方能将蓝图变为现实。 
   高质量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大研学活动既是一场思想觉醒的革命,更是一次发展方式的变革。当新时代“中南大精神”深入人心,当调研成果转化为制度创新,当师生热情汇聚成磅礴力量,学校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体中南大人当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共同书写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壮丽篇章!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凝聚共识、勇担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共同谱写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