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为助力亚冬会安保工作,学校联合各学院发起动员,短短7天便完成516名学生的行李收纳和集中保管,腾挪出129间宿舍,为赛事安保人员提供了温暖的“临时的家”。署名“油城捕快”的公安干警,亚冬会期间与未曾谋面的哈工程学子共享过同一方书桌,枕过同一处窗棂,用字字温情的信笺寄语学子,将守护城市平安的使命与青年成长的期待联结在一起,仿佛见证了一场特殊的“同窗”情谊。
“这件事让我感到,思政教育可以脱下‘正装’,换上‘常服’。当社会责任具象为一只小熊、一句叮咛,家国情怀更能真正走进我们年轻人心里。”蔡同学激动地举起小熊拍照发朋友圈:“‘油城捕快’前辈要是再来校园,我们全寝要请他吃锅包肉!”
那只坐在书桌上的警察小熊,仍在默默注视着学子们伏案疾书的身影——它承载的不仅是城市守护者对青年的期许,也是一所大学对育人初心的坚守。这份跨越寒冬的特殊礼物,温暖了学子心田,更成为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除了保障校内安保人员住宿餐食外,学校还派出一支“特别”的队伍在亚冬会期间“大展拳脚”,赢得了中外来宾的赞誉——在亚冬会这场国际体育盛会的璀璨灯光下,我校44名餐饮服务人员不仅带去了精美的菜肴,更展现出了哈工程人的责任与担当。杏园餐厅的主厨张建军师傅就是他们中的代表,用精湛的厨技书写着文化交融的故事。
“既要让韩国记者吃到带着发酵酸香的宗家府泡菜,又得保证日本媒体喝到慢熬的赤味噌汤。”负责媒体用餐的主厨张建军满脑子都是各种各样的用餐要求。面对提前一年就锁定的食材库和每天各种各样的就餐需求,临时采购食材难度极大,但他和他的团队不仅扛了下来,其中一道临时添加的菜品,还让媒体记者“吃服了”。
原来在开幕式那天,用餐区一位韩国记者提起了东北名菜“得莫利炖鱼”,对这道菜十分向往,张师傅当晚把情况反映给组委会,获得支持后,第二天这道菜就出现在媒体餐厅。当“得莫利炖鱼”的香气飘散在餐厅,餐车前竟然排起了长队,地道的口味让中外记者赞不绝口,亚奥理事会督察员点赞媒体餐厅:“这就是奥林匹克的滋味——不同文化在热气中交融。”为此大会主媒体中心餐饮服务团队还专门为张师傅和他的团队送上感谢信和锦旗,感谢他们专业的服务,不仅满足了多国媒体记者多元化的口味,更成为他们紧张工作中的温暖慰藉。
当亚冬会的圣火渐熄,这些默默奉献的哈工程人,将继续用一粥一饭的温度,默默守护着属于他们的校园味道。
撰文:王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