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报》

春风化雨 求是长明

2025-03-07    

纪念竺可桢校长诞辰135周年,回顾浙大校训的演变历程,从“求是”到“求是创新”,校训见证了浙大精神的传承与升华。浙大人在求是创新的精神引领下,勇立潮头,砥砺前行。

新读|李想

今天,是竺可桢校长诞辰135周年纪念日。他那振聋发聩的“两问”:“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又一次萦绕在心头。翻开眼前两期泛黄的浙大校报,仿佛打开了时光的闸门。墨香中,光阴的低吟浅唱里,我听见了历史悠长的回响。

1938年12月,浙大西迁途中,校刊记载了“求是”校训的确立;1988年5月,校报又记载了“求是创新”新校训的诞生。这两期校报,不仅记录了校训的演变,更见证了浙大精神的传承与升华。

1936年,竺可桢临危受命,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两年后,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求是”二字被镌刻为浙大的校训。竺校长曾言:“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造就专家,更是培养公忠坚毅、担当大任的栋梁之材。”这一理念,深深融入了“求是”二字,成为浙大人的精神底色。西迁途中,师生们在颠沛流离中坚守讲台,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追求真理,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守护知识的火种。

半个世纪后的1988年,浙大审时度势,将“创新”纳入校训,“求是创新”成为新的精神坐标。这是时代的深切呼唤,亦是浙大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无数浙大人勇立潮头,以创新为引擎,在改革中开拓,推动学校与国家的发展。杭州“六小龙”等饱含浙大基因的高科技企业的崛起,便是浙大创新精神的生动缩影,映照出新时代浙大人面向未来、勇于探索的坚定信念。

“求是”到“求是创新”,校训的演变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它是竺老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饱含着前人的期许与希冀,亦承载着后人的憧憬与决心。

当我们回望过去,纪念竺校长,其实他也正透过岁月,温和地看着我们。他仿佛在告诉我们,“求是”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唯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才能在风雨中站稳脚跟;“创新”的征程或许荆棘遍布,但唯有敢为人先、勇于突破,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引领方向。

岁月的回响,一声,一声,每一声都敲在心上,每一声都鼓动血脉。我们已接过先辈手中的炬火,肩负起时代的使命。“求是创新”的校训,早已融入每一位浙大人的血脉,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它定会让名为“浙大”的星海,永远在夜空中熠熠闪烁,明亮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