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报》

时光胶囊里的浙大记忆

2025-03-07    

浙江大学校刊复刊第2期记载,竺可桢校长在会议上提议将校训定为“求是”,并提出王阳明的话作为“求是”的最好注释。路甬祥校长提出将“求是”弘扬发展为“求是、创新”,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对创新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浙江大学形成了“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良校风,今后校风最简明的表述将采用“求是创新”。


1938年12月12日《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复刊第2期

1988年5月15日《浙江大学校刊》第545期


1938年12月12日《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复刊第2期记载:1938年11月19日,竺可桢校长在广西宜山主持召开国立浙江大学第十九次校务会议,会议决议:“校训定“求是”——由竺校长提议,郑(宗海)教务长、郭(斌和)主任附议,全场通过。”1938年11月1日,竺可桢校长在开学式上作《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演讲,提出:“所谓‘无心同异,惟求其是’正是阳明的博大不立门户精神……本校本历史的渊承(本校前身是前清的求是书院),念治学的精义,将定‘求是’二字为校训”,阳明先生这样的话,正是‘求是’二字的最好注释,我们治学做人之最好指示。”

1988年5月15日浙江大学校刊第545期记载:基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对创新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以及通过社会调查对浙大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的考察、比较和分析,路甬祥校长提出将“求是”校训弘扬发展为“求是、创新”。1988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长主持召开的校务会议决议:浙江大学的校风为求是创新。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加强优良校风的建设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保证。浙江大学在九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良校风,这是浙江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会议一致同意,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精神,今后浙江大学校风最简明的表述将采用“求是创新”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