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门口的收发室

作者:郭彬修    
2025-03-07     浏览(50)     (0)

文章描述了学校收发室的环境和等待邮寄明信片的情景,展现了等待的浪漫和缘分。收发室是学校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但在这里,来自天南海北的明信片等待认领,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

收发室是一栋平房建筑,外边镶嵌了白色的瓷砖,一块一块整齐码起来,极其类似于保安室,但比之于保安室,它不起眼,老式的木门推起来还有横亘时代的刺耳声,好像什么守旧的呐喊。整个房子两扇窗紧闭着,窗外还上了一层铁丝网。室外是门口装饰用的花坛,禁止停车的警告线已经斑驳,印着此地禁止停车的丝带一头绑在花坛的栅栏上,另一头绑在一辆共享单车上,非常朴素。寒风烈烈,共享单车被吹倒后,那条丝带也就掉到了地上。虽然简陋但还实用,门口并无车停,但也不会有车特意停在收发室前吧。

门开在侧面,推门进去,和冰天雪地的室外相比,小小的收发室内格外温馨。收发室内部空间不大,但并不乱,信件,明信片都按日期码在架子上,我来的时候,有邮递员推着车送了快递来,堆在地上,工作人员正在比对和分类。

在快餐的时代静心下来写一封邮件好像是一件稀罕的事,但当我进入到校门口收发室取我在珠海寄给自己的明信片时,还是被堆积在架子上那一打厚厚的明信片震惊了。一张一张堆叠起来的小小的明信片的大厦———圆形的,方形的,折叠的,各式各样的就这么杂乱地放在一起,非常唯美,令人想起百木园秋季不同树种的落叶在北风吹拂下聚拢在一起。

来自珠海的明信片被我不费功夫地就从这一堆明信片中抽了出来,但还有一张来自广州的,我怎么也搜寻不到,也许是还未寄到吧。五湖四海的明信片,来自西藏,哈尔滨的,甚至是日本,丹麦,还未被认领。日期从今年二月初到两年前的六月,不同时空交叉在小小的收发室里,这些明信片的主人都似乎遗忘了这回事,明信片们就静静地躺在收发室里。等待,等待。也许,收件人已经毕业,这辈子都无法等到也还在等待。

纸短情长,这些信件等待认领就像溺水。佛家讲求缘分,看到自己的明信片和别人的明信片堆在一起的时候,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来自天南海北的明信片在未被认领之前都聚在这里,怎么不算一种缘分呢。压在我的珠海的明信片下的是一张来自川西雪山的明信片,然后是长城的,海参崴的……

收发室是学校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在此,喜马拉雅山与北部湾短暂擦肩而过。

(作者系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