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侨大学 - 《华侨大学报》

网罗博文

“孩子用 AI 代写作业”,我们该思考的是什么?

作者:●陈之琪    
2025-03-04     浏览(12)     (0)

文章讨论了寒假结束之际,小学生使用AI写作业的现象,认为教育应鼓励合理使用AI,培养新事物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同时警惕技术成果带来的教育实践传统观念的审视和更新。

寒假结束之际,有网友调侃一年一度的小学生和寒假作业“通宵大战”在全国各地的小书桌前打响。但今年似乎有所不同,据媒体报道,有家长读孩子作文时发现里面有两篇作文不像是自己孩子能写出来的,经询问孩子承认是用 AI 写的。

学生们能迅速对 AI 工具有了认识了解并成功地进行简单的实践应用,这并不意外。但直接抄 AI 答案是不对的,家长和老师理应及早对孩子这样的行为意识进行纠正。应当和孩子讲清楚,不该为了凑数赶工就照搬 AI 答案,过笔不过脑”。当 AI 以“解题神器”姿态走进基础教育领域,我们是否该禁止学生使用 AI 完成学业任务?需要警醒的是,我们的既成思维体系与行为系统是否能够承受这场由 AI 所酝酿的风暴。放在中小学生教育里,这个问题可能是“作业题怎么出,才能引导孩子思考”;放在高校、研究院,问题则可能是“如何让 AI 代替人工更快完成海量搜索”“如何让 AI 进一步启发丰富研究视角”……如今人人都能“身怀 AI 绝技”,有太多问题需要被重新考量,教育思维和实践模式自然也会接受质疑、考验乃至变革。

我们必须正视,当 AI 完成一些简单任务要普遍比个体更加出色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应当为这种技术成果感到欣喜,因为它能够极大提升人类工作实践的效率,这也是技术不断迭代发展的目标。诸多实践表明,能够明确向 AI 发出指令、高效运用 AI 工具完成任务并不简单,人必须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和逻辑体系去梳理归纳问题才能“使唤动 AI”。

从这个层面来看基础教育,家校方面在担忧学生使用 AI 工具的同时,如果简单地把 AI 视为洪水猛兽也不妥。我们应当对能够合理使用 AI 的学生给予鼓励,他们能够主动接触 AI、适应 AI、喜爱 AI 乃至玩转AI,这样的学习新事物能力、创新思考能力值得珍惜培养。

可以说,从“AI 代写寒假作业”这件“小事”引发的,是大众对教育实践传统观念的再度审视,是这个“AI 变革时代”给基础教育一个检视、更新的契机。

如何用新的教育视角去面对“AI 延伸”的人类个体,去更好地引导、培养、提升学生的 AI 技术素养、知识认知水平,以及如何在技术赋能之中成长为人格完整、思维丰盈、无法被技术代替的“人”———在这些纷至沓来的教育问题面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