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5 年寒假,华侨大学工学院立足新工科优势,引导广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所学,探索“数智 + 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推动以新质社会实践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带动更广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将“思政教育课、社会实践课、专业理论课、生涯规划课、创新创业课”五大课堂融为一体,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
为助力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数智+”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团组织境内外学生先后深入晋江梧林传统村落、华侨双阳农场、厦门军营村、闽清樟洋村等村落,开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华侨文化赋能侨乡振兴的路径研究》《乡村新力量:新质生产力发展视域下乡村振兴与青年发展耦合共振的互促路径研究》专题调研,发起成立了“福建新质青年乡村文旅发展联盟”,吸纳 20多家高校企业单位近 100 名成员加入。
同时,该实践服务团与星语音梦—AI 赋能音乐疗愈公益联盟联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福建闽清支队,联动复旦大学、中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闽江学院等 10 余所高校的 30 多名师生共同发起建设全国首个“音乐疗愈主题乡村”,落地“礼乐之乡、乐圣故里”闽清樟洋村,并在启动仪式上发布《音乐疗愈主题乡村建设方案》。团队依托樟洋村在地疗愈性特色资源,将音乐疗愈贯通山水田园自然疗愈、古厝温泉康养疗愈、特色农产食养疗愈,农旅文教多产融合打造乡村疗愈综合体,形成乡村文旅新业态,还在樟洋村举办乡村音乐会以及3 场古厝音乐疗愈工坊活动。
此外,用数智技术讲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闽故事实践团追寻领袖足迹,赴莆田木兰溪开展走访式“数智 + 河小禹”社会实践,走进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参观“木兰溪治理 25 周年成就展”,参观千年水利工程———木兰陂,并开展了社会调查、座谈交流等活动,在实践中深学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一代代水利人“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治水理念。“数智 +”新质科普宣讲实践团则联合丰泽区图书馆共建“工创未来”新工科科普社会大课堂品牌项目,开展了“声控台灯”活动,通过趣味实验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索欲,助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柴茂源)